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VIP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Microsoft Word 文档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一、概述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Lang)Imback ]又名蘑菇、洋蘑菇、白蘑菇等,在真菌分类学中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黑伞属)。双孢蘑菇的人工栽培始于法国路易14时代,距今约300年。目前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栽培双孢蘑菇,世界年产量已由1982年的100万t增加到2003年的350万t,居各种食用菌之首。 我国人工栽培双孢蘑菇起步较迟,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等大城市只有少量人工栽培。现在双孢蘑菇栽培已遍及全国,2004年我国双孢蘑菇年产量已达156万t,产量较多的有福建、广东、浙江、江苏、四川、上海等省(市),其中以福建的产量最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我国每年生产的盐渍双孢蘑菇罐头畅销世界各地,年出口量达20万t以上。 国外的双孢蘑菇生产,如法国、荷兰和美国等主要是工厂化栽培,一次性投资大,产量高、质量好;我国现阶段主要是利用废旧房屋、室外空地等进行棚架式栽培,以手工操作为主,虽然成本较低,但产量不高。 二、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结构 双孢蘑菇的菌丝体是由许多分枝的丝状菌丝组成。菌丝由担孢子萌发而来,呈蜘蛛网状,称为绒毛状菌丝体,如母种、原种、栽培种及培养料里的菌丝。绒毛状菌丝体进一步生长发育,覆土后在粗、细土间形成线状菌丝,线状菌丝遇到适宜的条件产生瘤状突起,称原基;而后发育成幼小子实体,称菌蕾;最后由菌蕾长大为成熟子实体。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环等部分组成。菌盖又称菇盖,白色或乳白色,直径5~12cm,表面光滑,初期半球形,后逐渐展开呈伞状;菌肉白色,肥厚。菌柄又称菇柄,白色圆柱形,长3~5cm,直径0.8~1.5cm,中实,基部较粗,着生于菌盖中央。优质双孢蘑菇柄粗短,无空心,生长不良的双孢蘑菇往往柄细而长。菌环白色膜质,是子实体开伞时菌盖与菌柄连接处的菌膜残留在菌柄上形成的环状痕迹。菌褶初期粉红色,后呈咖啡色,最后变黑色,每片菌褶的两侧生有许多担子和担孢子,多数担子上着生有两个担孢子,故称双孢蘑菇。蘑菇形态见图6—1。 (二)双孢蘑菇主要品种简介 1.As2796、Asl671(闽2号) 系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采用同核不育单孢配对杂交等新技术育成的杂交新菌株,鲜菇外形圆整,柄粗短,比常规品种增产20%以上。尤其是As2796在栽培上比较耐水、耐肥、耐温,单产可达9Kg/m2,质量优良。 2.江苏17号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新菌株。主要特点是:菌丝在培养料中萌发快,生长健壮,浓密。较耐高温,播种后在28℃左右能照样生长旺盛。菇形圆形,肉肥厚,菇顶结实,不易开伞,制罐性状好,一、二级菇占85%以上,产量较高。 3.19-4 上海食用菌菌种站引进、筛选的新菌株,也是目前江苏省栽培面积较大的菌株。主要特点是菇体大,菇形圆整,洁白,出菇均匀,制罐性状好,整菇率高,一、二级菇占90%左右,但产量较低。 4.玉林1号、玉林2号 为半气生型菌株,系广西玉林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主要特点是菌丝吃料块,爬土能力强,单生菇多,前、中、后各期出菇均匀,抗逆性强,较耐高温,在21~22℃条件下子实体仍不易开伞。菌褶肉色,质量好,符合制罐标准,是广西玉林地区推广的优良菌株。 5.高温蘑菇浙Ag-H1 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出适于夏季栽培的高温型菌株。主要特点是:①耐高温。菌丝体生长适宜温度为24~32℃,子实体发育温度范围为24-30℃,以27-28℃为最适。②质量好。表现菇形圆整、洁白、无鳞片,组织致密结实,含水量低,味道鲜美。③产量高。夏季栽培出菇期短而集中,约40d左右可收5~6潮菇,在薄料(20Kg/m2干料)情况下,平均单产为6.75Kg/m2,生物学效率达30%~35%。 6.浙农2号 浙江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选育。据陈光等(1992)报道,该菌株在5个参试气生型菌株中——闽1号(对照)、12051(来自温州蘑菇菌种推广站)、12-1(浙江省农科院)、19-401(上海市食用菌菌种站),产量最高,增产幅度(与对照比)达37.41%。菇的质量好,等内菇占83.4%,比对照增加1.30%,煮得率70.93%,比对照提高3.06%。对温湿度的适应性较强,在低温期出菇量多,在高温期死烂菇少,对温湿差反应敏感。在浙江泰顺作为主栽的优良菌株。 以上品种中,目前以As2796品种栽培较为广泛。 (三)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营养 双孢蘑菇的菌丝能直接利用单糖和双糖,对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不能直接利用;这些物质必须通过堆沤发酵,经高温和中温型的微生物分解利用,将复杂的有机物质转化成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后,才能被双孢蘑菇菌丝吸收利用。双孢蘑菇不能直接吸收利用蛋白质,只能利用其水解产物,如蛋白胨、氨基酸等;而

文档评论(0)

qiaog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