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品读玩味准确切入古诗鉴赏的几个角度,古诗词鉴赏,古诗鉴赏,高考古诗词鉴赏,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古诗文鉴赏,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古诗词鉴赏的三个层次,高中古诗词鉴赏
品读玩味准确切入古诗鉴赏的几个角度
一、 从“景语”入手
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特点,就是讲究意境,讲求情景交融。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诗人善于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诗中的景物明显地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而且景与情和谐统一,水乳交融。这就是古代诗人所追求的寓景于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境界和表现方式。所以古诗鉴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从“景语”入手,来剖析诗人所寄寓的“情语”。
例一、 菩萨蛮 王安石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
题:这是王安石罢相后隐居江宁半山后的词作。词中勾画了一幅 的画面,抒发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幅动人的田园风光图。时间是从白天到入夜。画面中有临水的屋舍、劳动的农人,有红花,有绿杨,清风微拂,黄鹂婉转,新月如钩,这恬静、安逸、秀丽的乡村环境怎不令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完全可用“怡然自得”来形容。当然联系到他当时的处境,也许他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故作放达以求超脱的因素在里边。
例二、 关河令 周邦彦
来时阴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题: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融情于景”是本词的突出特色,你是否同意此说?为什么?
本词是以哀景写哀情,上片先写薄暮凄凉之景,孤独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长鸣声声却不见雁影,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下片的“孤灯”与之相呼应,孤寂凄凉之情自然流露于词的字里行间。所以前人的评论是准确的。
二、 从“情词”“情事”入手
古代诗歌除了通过景物的描绘来寄寓和表现思想感情之外,很多的诗歌还在写景的同时穿插着叙事或在景物描摹之后直接抒情和议论的。这些叙事或抒情议论的成分带有诗人强烈的感情色彩。所以,品味诗中的“情词”或“情事”也是我们能够迅速把握诗中的形象和题旨的重要途径。
例三、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树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题:诗人见“惆怅东栏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惆怅”是诗中的“情词”,充分表现了当时诗人的心情。要了解惆怅的原因,我们可以从诗人所见的景物的变化中得知。柳树由浅绿变为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示盛极将衰,一二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最后一句是“情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短暂的感叹。因此,我们抓住“情词”和“情句”的感情线索,在联系景物中探测到了诗人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的情怀。
另外如杜甫的《登高》中的“艰难苦恨”,韦庄《台城》中的“无情最是台城柳”的“无情”,秦观《满庭芳》中的“伤情处”,刘禹锡的《秋词》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等“情词”“情句”,均能藉此探知诗中的意蕴和诗人的内心。
例四、 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这首诗在描绘景象的同时还明显地带有描述的情节。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反而高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从中我们体会到了诗人开阔坦荡的胸襟和充溢内心的豪情。另如杜甫的《倦夜》一诗,把从入夜到破晓的整个过程描述得非常细致,实则突出表现了诗人为“万事干戈里”而彻夜难眠的心境,表达了他对国事民情的忧虑及报国无门的感慨。
三、 从“诗眼”入手
“诗眼”是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句,犹如这首诗的眼目,即全诗的主意所在。古人写诗讲求炼字、炼句,“吟安一个字,橪断数茎须”,“语不惊人誓不休”,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被称为“红杏尚书”的宋祁的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就使静中显动,把杏花怒放、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活力跃然纸上。宋欧阳修《六一诗话》载,陈从易得一本集,其中杜甫送蔡都尉诗“身轻一鸟”下面脱一字。陈与几位客人各作一字补之,或作“疾”,或作“落”,或作“起”,或作“下”。后得一善本,发现乃是“过”字。众人叹服。可见,即便普通一字,而境界大不相同。而这也正是我们鉴赏古诗的突破口。
例五、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题:诗题中的“幽”字是本诗的“诗眼”,全诗都围绕“幽”字展开,请简析“幽”字的作用。
首联写居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为突出一个“幽”字,诗人以响衬静,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睡觉,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都更显出环境的清幽来。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开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邮第二辑真题TEST 1 READING PART 3.doc
- 什么是可控硅.doc
- 人邮第二辑真题TEST 1 READING PART 4.doc
- 人文精神.doc
- 以己之愚见.doc
- 仿写讲义及答案.doc
- 仿写(学案).doc
- 仿写(教案).doc
- 仿写句子集锦大全.doc
- 仿写题的解题要诀(教师用).doc
- DB43∕T 750-2013 毛尖绿茶标准规范.docx
- DB43∕T 775-2013 芙蓉鲤鲫池塘养殖技术规程.docx
- DB43∕T 719-2012 白鹇人工养殖技术规程.docx
- DB43∕T 695-2012 鲢鳙鱼水库健康养殖技术规程.docx
- DB43∕T 692-2012 泥鳅健康养殖技术规范.docx
- DB43∕T 690.1-2012 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规程 第1部分池塘.docx
- DB43∕T 780-2013 黄郎鸡(湘黄鸡)种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docx
- DB43∕T 894-2014 中华鳖红底板病检疫技术规程.docx
- DB43∕T 833-2013 乘坐式耕耘机.docx
- DB43∕T 941-2014 富硒荸荠生产技术规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