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秋浦歌》word教学设计.docVIP

2016年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秋浦歌》word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秋浦歌》word教学设计.doc

读诗悟境 用诗解诗 ——古诗主题式阅读教学《秋浦歌》教学设计 地 址:赣州市于都县天润实验学校 作 者:郭晓锐 联系电话 邮 编:34230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十册五单元《古诗二首》之《秋浦歌第十四首》。 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再现古诗所描写的热火朝天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认识“赧”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诗描写的劳动场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通过诗歌进一步读懂李白,走进李白。 教学思路: 《秋浦歌》第十四首诗的题材非常特殊,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这类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诗中是绝无仅有,而且就是在中国整个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对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不畏艰辛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美和钦佩之情。 本节教学设计采用“读诗入境——画里悟人——以诗解诗——感悟李白”的教学策略,旨在通过诵读诗歌,抓住“红星”、“炉火”、“红星”、“紫烟”展开丰富的想像,感悟古时候冶炼工人工作的劳苦,以及乐观的工作态度。然后,引领学生深究教材,进一步走近李白。抓住“动寒川”,借助课外资料以及《秋浦歌》第十五首的对比教学,感受李白内心世界的“寒”,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李白如此讴歌赧郎们的真实缘由了。 在现代媒体的运用上,更是注重巧用,凸显教师的教学方式和互动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本课的教学上,为学生情感体验变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诗海遨游,诵诗入题。 师:刚才同学们背诗的样子真可爱!我知道你们每个人心里都装了不少诗歌。哪位同学单独来背一背,哪个先来? 生:自由背诵 师:(以同学背诵李白诗为契机)这是一首李白的诗,谁还能背他的诗歌? 生:自由背诵 师:真不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歌——《秋浦歌(其十四)》。(课件出示诗歌) [设计意图:在学校基于“双主”的主体式古诗教学课题研究大潮下,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背诗”“斗诗”,充分发挥校本教材《古诗接龙》的作用。] 二、初读诗歌,读通读顺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点名反复读,读通读顺。) 师:“赧”读什么?指导书写。 师: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生:“秋浦”是一个地名,“歌”是歌颂的意思。 师:秋浦,在今天安徽贵池一带,是唐朝铜、铁的重要产地。李白在天宝年间,大概是李白52岁左右,也是他辞去翰林职位,离开长安,漫游生活的第十年,流寓于此,写下了17首秋浦歌,本首是第十四首。这时期的李白生活是窘迫的,心情也很悲愤,但却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信。 生:齐读 三、读悟结合,感受画面 师:俗话说:诗中有画,画里有诗。这首秋浦歌就是一幅壮观的图画,同学们自由的诵读,把你头脑中首先呈现出来的印象最深刻的景物强调出来。 1、预设环节:“炉火” 师:为什么炉火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板书“炉火”) 生:炉火红艳艳,照亮了整个天地。 师:炉火还是怎样的?你想到什么句子或词语来形容这里的炉火? 师: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照天地。 师:是呀!天地之间一片红彤彤,你觉得炉火照红了哪? 生:工人们的脸庞、铁锹、河水、树木、云彩、月亮…… 师:(随便指教室里的任何物件或人)这儿是红的,这也是红的,那儿也是红的。惟宇茫茫,都笼罩在红的天地里!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做些什么? 生1:拿画笔记录此时的壮观美丽! 生2:在这红艳艳的世界里,我陶醉了,我只想一饱眼福,让这美丽时刻永远留在脑海里。 生3:激情燃烧的红色浸润着我,我诗兴大发,用诗歌记录下此时的豪言壮语。(读诗) 生4:我只想兴奋的尖叫起来…… 2、预设环节:“红星”、“紫烟” 师:从他的朗诵中,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板书:红星) 生:飞溅的火花到处都是。 师:“红星”是什么?“紫烟”又是怎么来的? 生:红星是钢花飞溅,紫烟是炉火太热,燃烧了许多东西,而冒起来的轻烟。 师:红星怎么样?“乱”是什么意思? 生:红星乱,乱飞乱溅的意思。 师:飞溅着的红星可能会溅到哪儿? 生:工人的衣服上、脸上、手上、炉火中…… 师:从这个“乱”字,你感受到什么? 生1:体会到了冶炼工人们非常辛苦,工作艰辛危险。 生2:我体会到了工作虽然艰苦,但是这些工人工作热情很高。 生3:我体会到了火星飞舞,像夏夜的萤火虫。 ……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本环节设计灵动,教师依据学生思路安排教学,但却并不会踩西瓜皮似的跟着学生思路走。目的是为了构建起一幅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sp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