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语文版选修《秋声赋》word应聘比赛教案.docVIP

2016年语文版选修《秋声赋》word应聘比赛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语文版选修《秋声赋》word应聘比赛教案.doc

应聘试教课《秋声赋》课堂实录(节选) 徐浚 时间:2009年6月12日下午3:15——4:00 地点:杭州某高级中学高一(6)班 师:上课!(全体起立)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来自湖北赤壁,那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1700多年前,在那里发生了一次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合抵抗曹操,诸葛亮巧借东风,周瑜雄姿英发,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从此改写了中国历史进程。我呢,今天置身名校,也想借贵校东风,改写自己的人生历史,好吗? 生:好!(鼓掌) 师:啊,忘了介绍自己的名字。我叫徐俊(板书:徐俊),虽然姓徐名俊,但长得一点也不“俊”啊,(学生大笑)可是我愿意借贵校宝地,开始我人生俊美的新篇章,也让我慢慢地“俊”起来。好不好? 生:好!(再次大笑,并热烈鼓掌) 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这是一篇古代文人悲秋的名篇——《秋声赋》(板书课题,作者),(我在板书时,教室里有同学惊讶的说:“哇——字真漂亮!”)作者欧阳修先生,大家了解多少,你们说说看—— 生:(七嘴八舌地)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宋代大文学家;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醉翁亭记》------ 师:啊,同学们掌握的还不少呢!告诉大家,他确实了不起,连王安石、苏轼这样的人物都是他的门生故吏呢!(有同学在下面说“哇——”,表示惊羡) 师:这是一篇赋体文章。说到赋,它特别讲究铺排,讲究渲染。用《文心雕龙》的话说,“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板书: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并略作解释),赋体文章从汉代开始,到宋代结束,先后经历了:辞赋——骈赋——律赋——文赋。(板书:辞赋——骈赋——律赋——文赋),我们正在学习的《腾王阁序》就是律赋,很不好写,有好多音律平仄上的讲究,因此到了北宋,一些文人就开始尝试改革,希望赋体文章有散文化的倾向,这个改革的发起者是欧阳修,到他的学生苏轼手里才真正确立文赋。这可是很不简单的哟! 师:我们不扯远了,还是回到课文中来!自古文人多悲秋,在我们学过的这一专题中,就有好多诗词里有悲秋的名句,大家来温习一下,在课本里找一找,谁先说—— 生: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生: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生: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生: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师:真不错,大家都找到了!那么,欧阳修又是如何表现悲秋这一文人传统的?下面,请大家听我朗读一遍课文,在听的过程中,圈画出文中的文中的难词难句,帮助我们在课堂上提醒自己在关键的地方注意听讲,发表疑问,参与讨论。(教师朗读全文) 生:(教师读毕,全班热烈鼓掌) ?? 师:下面我们进入学习课文的第二个环节——研讨课文,与课文作者对话。文章第一段写什么?谁能概括一下? ??? 生:秋声骤至。 ??? 生:描绘秋声骤至图。 ??? 师:好!(板书:描绘秋声骤至图)哪些句子写秋声?谁来说说?大家想一想,作者写秋声运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效果? ??? 生: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琮琮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 生:运用比喻——把秋声先后比作“淅沥的细雨”“奔腾澎湃的波涛”“金铁撞击发出的声音”“衔枚疾走的赴敌之兵”。 ??? 师:效果呢? ??? 生:把无形的秋声具体化形象化了,化无形为有形。 ??? 师:(板书:比喻? 化无形为有形)除了比喻还有什么? ??? 生:?(沉默,思考) ??? 师:用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现了秋声骤至的过程(板书:过程)谁来说说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 生: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琮琮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 师:好,大家把这一处描写秋声的句子齐读一遍。学习作者化无形为有形的比喻方法,还有过程清晰的写法。“初淅沥以萧飒”预备读—— ??? 生:(齐读) ??? 师:第一段,作者借助比喻的手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秋声骤至的画面。秋声就是秋风,关于秋风,古代有很多别称,同学们能说出几种来? ??? 生:(七嘴八舌地)西风;金风;桂风;菊风;霜风。 ??? 师:同学们说的好!秋天多刮西风,故谓之西风;秋天,庄稼熟了,一片金黄,故谓之金风。其余的我就不解释了,但我知道还有别称啊!谁能说说? ??? 生:(一脸茫然,无语) ??? 师:还有“高风”,秋天是秋高气爽,故谓之高风;还有“长风”,李白有诗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当然不止这些,同学们以后阅读中细心积累,可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啊! ??? 生:(鼓掌)老师,能不能把春风夏风冬风的别称说出来啊! ??? 师:不行啊,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文档评论(0)

qsp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