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异名的理据初探.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蚂蚁异名的理据初探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No.12.2011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llege 语言文学 DD 蚂蚁异名的理据初探 宋姝婧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依据古籍文献与现今方言词汇对“蚂蚁”这一昆虫的记载和命名,例举并分析了蚂蚁在汉语各方言中的异名,简要探究其 得名的理据,主要根据蚂蚁的古籍记载和现存方言实际语料的来反映,方言异名词在交流输入和输出间体现的文化文化融合现象。 关键词:蚂蚁;理据;异名 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601-02 蚂蚁是一种十分古老且久负盛名的昆虫。它的起源可追溯到 《尔雅》中就有蚍蜉、蚁、打蚁、飞蚁等字,但这里所指的蚁有的与白 1亿年前,大约与恐龙同一时代。蚂蚁不但常见而且种类繁多,目 蚁相混。据考证,直至南宋罗愿著《尔雅翼》公元1174年 时,才把( ) 前地球上的蚂蚁有近万种。蚂蚁是陆地上一股强大力量,已知的 蚂蚁和白蚁真正分开叙述。 蚂蚁有8800种,其中有一种大头蚁就有1000多种,是世界上最大 《尔雅·释虫》:“蚍蜉,大蚁,小者蚁。”《尔雅注疏·释虫第十 的一类。除了两极地区以外,在世界上大部分陆地都有蚂蚁出没, 五》:“蚍蜉,大螘。(俗呼为马蚍蜉。)小者螘。(齐人呼蚁蚁蛘。) 以数目来说地球上所有的蚂蚁数以亿兆计,远远超过全部哺乳类 蠪,打螘。(赤駁蚍蜉。)螱,飞螘。(有翅。)其子蚳。(蚳,蚁卵。《周 动物、鸟类、水陆两栖动物的总和。蚂蚁的异名也非常丰富。据 礼》曰:“蜃蚳酱)。”○螘,鱼绮切。蠪,音聋。朾,直耕切。螱,音 查,汉语典籍中有三十多个,还有些方言地区没有实际记载的书面 尉。蚳,音池。) 蚼 材料。俗话说“好汉有三个绰号”,蚂蚁也许就是昆虫世界中的一 《方言》云:“蚍蜉,齐鲁之间谓之玄 蟓(驹、养二音),西南梁 条好汉。 益之间谓之玄蚼,燕谓之蛾蛘(蚁、养二音),其场谓之坻,或谓之 让人们瞠目结舌的应该要数蚂蚁所特有的精神品质了,古代 垤。”是也。其大而赤色斑驳者名蠪,一名朾螘。有翅而飞者名螱, 很多历史故事都与之有关,现在流行语中也不乏体现:民间有“三 即飞螘也。其子在卵者名蚳,可以作醢。 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谚语。今俗谚云“蚂蚁戴笼头”,例此言,亦可 《说文·虫部》:“螘,yi3,蚍蜉也。从虫豈聲。魚綺切。”《说文 言蚁著辔可驾乎!还有歇后语“热锅子上蚂蚁——走头无路”等 ·虫部》:“蜉,lie4,商何也。从虫寽聲。力輟切。” 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会有不少的附加意义来丰富词汇的运用 《说文解字注·十三篇下》:“蜉,蚍蜉也。《蟲部》蚍蜉,大蚁 范围。如当今广为人知的以蚂蚁群居性特征命名的“蚁族”,它并 也。此不言大蚁者,义见上一字,全书之例如是也。蚍蜉,大蚁。 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 释蟲文。郭云:俗呼为马蚍蜉,按:马之言大也。从虫橐声。缚牟 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 切。【三部】。蜉,蠹或从虫从孚。孚声,古音孚读如浮。” 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 《说文解字注·十三篇下》:蚍蠹,双声。蠹见《虫部》。大蚁 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 也。《尔雅》文。从蟲毗声。房脂切。【十五部】蚍,蚍或从虫比声。 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同名图书《蚁族》就是描述这一群体 《方言》作“蚍蜉”。 的读物。这个形象的名称很显然是来源于蚂蚁天生的群居性。 《說文解字注·虫部》:“蚁,蚍蜉也。俗作蚍蜉,非是。今正。 一、蚂蚁的古籍理据 《蟲部》曰:蚍蜉,大蚁也。析言之也。浑言之则凡蚁皆曰蚍蜉。《尔 “理据”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