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科学大厦的脚手架—科学方法漫谈.docVIP

构筑科学大厦的脚手架—科学方法漫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构筑科学大厦的脚手架—科学方法漫谈.doc

一、大自然的勘察——谈科学观察 ——巴甫洛夫 1.从扁鹊诊病谈起 当扁鹊见到太子尸体的时候,他仔细地看了看太子的神态,再将耳朵贴在太子的鼻子上听了听,然后用手摸了摸太子的腿和心窝,并给太子切了脉。经过诊断,扁鹊断定太子没有死,而是得了昏厥症(即休克)。于是,扁鹊立刻采取措施进行急救,不一会儿,就把“死”了半天多的太子救活了。从此,人们称扁鹊是能够“起死回生”的神医。 从扁鹊看病的故事中,可以看到扁鹊是通过眼看。耳听、口问、手摸等手段,也就是中医诊断中的望、闻、问、切,来了解病人的形色、气息、病情、脉搏等身体症状,从而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诊断疾病所采用的望、闻、问、切等方法,实质上就是一种观察方法。观察,作为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就是通过感官和仪器,有计划、有目的地从未被人为干预的自然现象中获取信息的一种方法。 下面我们就对水进行一次观察,看看能获得什么样的信息。 假如你身边有一玻璃杯蒸馏水,透过水就可以看见周围的物体,这就是说水是无色透明的。你再闻一闻、尝一尝,就会发现水什么气味和味道都没有。通过眼、鼻和舌,我们观察到:水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 观察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所谓定性观察是指对研究对象进行性质和特征方面的描述。例如:植物学中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等形态的观察;天文学中对天体的形态的观察;动物学中对头、胸、腹、四肢等的形态观察,就都属于定性观察。 定量观察是指对研究对象的数量、位置、运动快慢等量的特性方面的测量,因此,定量观察也叫做观测。例如:植物生长期的观测就包括种子发育期、幼苗期、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在后者中又包括初花期、盛花期、初果期、盛果期等;在气象学中,要对气温、气压、温度、风级、降水量等各种气象要素进行测量,这些都属于科学观测的范围。 观察方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当时生产力还很低下,人类还不能对自然现象进行人工控制,人们只是对各种自然现象进行了简单的观察记录。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近代自然科学开始发展起来。科学家们公然抛弃了《圣经》和古代权威们的说教,开始投身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关于自然界的答案。伽利略就曾说过,真理不是在蒙满了灰尘的权威著作中,而是在展示于我们面前的自然界这本最伟大的书中。要到自然界中去寻找真理,那就要对自然界进行观察了。随着显微镜、望远镜等新式观察仪器的出现,人类对自然界的观察范围开始扩大,对自然界的认识也逐渐加深了。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观察方法仍然在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动植物分类学、古生物学等一系列学科中,观察方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 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观察作为一种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们搜集、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重要手段。自然科学要正确地反映自然界,就必须对自然界进行科学的观察。不对自然界进行观察,人们也就无从获得关于自然界的知识。这就像建大厦一样,如果不事先通过勘察获得有关的地质资料,就不可能把大厦建立在一个牢固的地基上。科学离开了观察,科学理论大厦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 2.获取大自然信息的窗口经验的源泉 《诗经》中有:“习习谷风,以阴以雨。”屈原的《九歌》中也有:“东风飘兮神灵雨。”这些说的是东风多雨的意思,与现在的“东北风,雨大公”的谚语相似。当然,东风多雨,多指一般情况,并不是绝对的。我国群众还区别不同情况总结出“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东风不晴天”的观天经验。 通常,人们把所观察的天气现象分为:冷。热、风、云、雾、雨、雪、霜、露、雷、电、物象等种类,因此,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人们就总结出了与之相应的谚语。例如:“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是以风测风的谚语;“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是以雷电为依据的测天谚语;“十雾九晴”、“鸡早晴,鸭早雨”及“烟不出门,大雨将临”是属于物象方面的谚语。 劳动人民还经常通过观察天色的变化来判断天气的好坏。一般来说,天色由蓝变灰、变黄,是天气变坏的预兆。“人黄有病,天黄有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都是通过观察天色来判断天气变化的谚语。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我国人民还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气候变化的关系,掌握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例如:“枣发芽种棉花”、“榆树开花一串钱,多种谷黍棉”等等,这对于不违农时地进行农业生产起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不少诗人,也十分重视对物候的观察。有些诗句,不但脍炙人口,而且反映了气候与生物活动的关系。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描写了生物在春回大地时的景象,桃花始开,河水变暖,鸭子活跃,芦苇发芽……这真是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 陆游在《鸟啼》中也对物候与农事的关系,进行了细致地观察和生动地描写。 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

文档评论(0)

wanni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