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人都是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博伊斯,博伊斯人人都是艺术家,艺术家,艺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萝卜网,米巧铭,父亲都是艺术家
人人都是艺术家
摘要:艺术家是从生活中来却高于生活的工作者,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当你艺术地对待生活时,你就是艺术家了
观众上台演戏剧
“现在,你就是一个牛仔,骑着马来到柏林……”来自南京的小伙王亮,被拉上德国馆舞台,参加舞台剧《故事2010》。这部“先锋派”戏剧,最出其不意的地方,是邀请普通观众上台,诉说自己的人生规划、梦想以及其独特之处。这些回答被融入到戏剧当中,同时,观众还可以随着音乐或者根据舞台大屏幕的提示,跳舞、唱歌、大声念对白。
《故事2010》脱胎于6年前在德国演出过的一个先锋多媒体剧,但是,这次为了世博会,导演葛赛因重新写了剧本,创建了一个向观众开放的戏剧。葛赛因告诉记者,虽然中国观众往往一开始比较拘谨,但慢慢能融入场景之中,这让她十分惊喜。
“我觉得世博会是一个窗口,让陌生的彼此接近。”主演克丽斯缇娜说。此类先锋话剧在德国很受年轻人的喜爱,但在中国,大部分人对戏剧的理解还是十分严肃,而世博会会让人们的看法变得更加开放。
卡车司机变身主演
上海籍司机李云福,开了30年卡车,突然有一天,成了一名“演员”,出演德国馆委托制作的“卡车商丘—上海”公路戏剧。在一辆大型货车内,李云福只要和搭档田祥林“本色演出”,开着卡车,他的言语、动作都会传输到车厢内的大屏幕上,供乘坐这辆卡车的观众观看。
这部戏最主要的演员,便是田师傅、李师傅这两位普通的卡车司机。在卡车的驾驶室右上方装有一个摄像头,两位司机的一举一动,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都通过屏幕呈现到观众面前。司机们不仅介绍自己,谈论自己的妻子儿女,分享有趣的手机短信,还随意地讲述他们多年司机生涯中的小事:“我开车不喜欢抽烟,但我比较喜欢吃零食。”还有自制的顺口溜:“天地之间,司机最雷,东奔西跑,不言疲惫,身在其中,方知其味……”
生活就是一场戏
的确,生活就是一场戏,除了田师傅这样的,还有很多观众是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为演员。舞蹈家小柯曾经和6位来自苏格兰的舞蹈家一起,在英国馆前表演了经典现代舞作品 《人类动物》。表演者被关在玻璃柜子里,模仿笼中动物的各种行为,以此来诠释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内心深处的动物本性。在表演中,舞蹈家模仿从笼中跑出的动物,来到观众中,观众的各色表情、反应和动作,都成为了舞剧的一部分。
“以前表演我们和台下的观众也会有些交流,但世博会的观众层次更加复杂,他们主动或被动的配合反应更出乎意料。”小柯说。德国馆的一位艺术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愿意用“人人都是艺术家”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普通人在参与中体会艺术的活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被动旁观者,这也正是世博会的奇妙之处。
哪些东西可以被称之为艺术?又有哪些人可以被称之为艺术家?相信这样的问题并不会对我们构成时刻存在的困扰,却的确存在着认真思考的必要。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艺术从古典走向现代,再到后现代艺术理念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艺术家的认知比从前更宽泛也更艰难了。
吴鸿在一篇谈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前卫艺术状态的文章中,曾经指出在脱离了“体制”的命名之后,“圈子”的认可成为一个人成为“艺术家”的必由之路。他指出,“圈子”就像空气,“感觉得到,但看不到”。艺术经纪人、画廊、艺术策展人、艺术批评家之间的“共谋”取代了“体制”的认可,对一个人能否被称为“艺术家”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艺术家茶座》所要做的,其实也是为“艺术家”画出一个圈,只是画出这圈的依据不是利益的共谋,亦不是理论的界定,而是飘荡着的缕缕茶香,更多了几分宽容与真切,少却几分高不可攀的凌厉之气。既是“茶座”,便是有缘人皆可闲来一坐,彼此的立场、观点有所分歧倒成了题中之意。
鲍伊斯曾说:“人人都是艺术家。”朱青生则说,“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这样一种说法并不是全然抹杀了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也不是一种乌托邦的艺术社会理想,而是说每个人身上都有艺术家的素质,或许艺术家并不应该成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职业,反倒不是那么重要了。当你艺术地对待生活时,你就是艺术家了。具体是做什么的,而是一种生活姿势。于是在茶香的氤氲中,我们看到了来此一坐的“茶客”风采:本书的执行主编杭间先生在《卷首语》中指出:“今日世界艺术格局中的主流——后现代艺术的实践以不拘形式传达观念著称,推行‘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与通常意义上的经典艺术,已成为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何况它与其他人文学科互融,已经影响了整整一代人。而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是需要这些思想营养的。”尽管对于实现这样一种努力所面临的困难编者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是从这本书中文章的选择与编排上还是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首先就是直面正在发生着的艺术现象:“现场记录”的设置把当代艺术的现状以最直接的形式呈现在了读者的眼前。著名策展人冯博一拿出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