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渤海东部潮流地貌及控制因素
万方数据
谨以此论文献给我的导师、家人以及给予我
鼓励和帮助的所有人!
金玉休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渤海东部潮流地貌及控制因素
摘 要
渤海东部海底地貌是一个在成因上相互关联的完整潮流地貌体系,地貌类型
和分布特征受潮流动力格局的控制。本文根据“ 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
项”在渤海区块的表层沉积物、矿物分析资料,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东
浅滩潮流沙脊演化过程及响应机制”在研究区海域开展的海底地形地貌勘测所获
取的沙脊和沟槽海流同步观测、水深地形、表层沉积物及测扫声呐调查资料,研
究了沙脊-沟槽-沙席的地貌类型与分布、微地貌特征和不同地貌单元的粒度分布
等,采用沙波迁移速率计算和数值模拟等方法探讨了沙波的发育条件等。依据海
流平面及垂向观测资料,研究了沙脊-沟槽的海流分布规律,探讨了研究区潮流
地貌演化趋势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1)老铁山水道东侧E-W 向长度约49km ,西侧NE-SW 向长度约43km ,
中央区深槽长 88km,宽度约20km ,最大水深 86m,表层沉积物主要是粗粒的泥
质砂质砾,分选程度极差;辽东浅滩沙脊间距 7.0~16.8km,脊槽高差 6.8~21.9km,
沉积物以砂为主,分选较好,在沙脊脊部发育大型、中型沙波;沙脊间沟槽沉积
物主要为砂质粉砂、粉砂质砂、粉砂等,分选差;渤中浅滩沙席中央区面积约
670km2 ,表层沉积物以泥质砂为主,分选较差。老铁山水道表层沉积物中石榴
石、钛铁矿稳定重矿物的含量小于 10%,辽东浅滩稳定重矿物含量大于 15%;
渤中浅滩沙席稳定重矿物含量在 10~20%之间。
(2 )辽东浅滩沙脊区的沙波主要发育在底质平均粒径在 1.6~2.9 φ、最大底
流速 52.2~67.0cm/s 范围,水深大致在 16~26m 的沙脊脊部,以不对称沙波为主,
缓坡位于西南侧,陡坡位于东北侧,沙波波长在 2~23m ,波高 0.2~1.2m 之间,
沙波走向基本为 WNW-ESE 向;沙脊间沟槽底质粒径 3.2~5.3 φ,最大底流速
33.3~35.0cm/s,不发育沙波。根据 Shinohara 沙波迁移速率计算公式计算的沙波
迁移速率在 3.26×10-6~2.65×10-4cm/s 范围内,最大迁移距离在 1.6~7.6cm/d 范围
内,沙波形态特征和净迁移方向反映出沙脊脊部沉积物净运移方向与潮流主流向
大体一致,为 NNE 向。
(3 )高、低潮时,沙脊区潮流主流向为 NNE-SSW 向,流向与沙脊长轴向
夹角为 9~30° ,脊部表层最大流速在 103.9~118.8cm/s 之间、底层最大流速在
i
万方数据
52.2~67.0cm/s 之间,槽部表层最大流速在 108.7~124.3cm/s 之间、底层最大流速
在 33.3~35.0cm/s 之间,脊部底流速大于槽部底流速的分界水深约为 0.7H 层(H
为水深值)。沙脊脊部由于流速大,逐渐遭受侵蚀,侵蚀泥沙向NNE 净运移;槽
部流速小,除大潮期高低潮时外,潮流流速小于沉积物起动流速,因此沙脊间槽
部多数时间处于淤积状态,个别时刻略有侵蚀。
(4 )老铁山水道仍然是沙脊和沙席的主要物源区,在高流速动力条件下,
水道海底继续遭受侵蚀,水深会缓慢增加,经老铁山水道向辽东浅滩和渤中浅滩
搬运的泥沙趋于减少。辽东浅滩沙脊与沙脊间沟槽潮流流速的差异导致沙脊脊部
逐渐侵蚀,槽部趋于淤浅,脊槽高差逐渐减小,脊槽地貌趋于夷平,沙脊沿潮流
主流向发生迁移,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