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皇盐丝!丝生蔓§塑
孤傲的“上海人
——上海英侨生活一瞥①
张和声
[摘要]大英帝国的子民向来以“傲慢”凌世,而面对上世纪初的。东亚病夫”,以“上海人”自居的英侨
更是“傲”得嚣张。不傲不足以显示其高贵,“傲”的背后自有其历史原因。然而,傲者必孤,孤者必败。这也是
其必然的历史宿命。
[关键词]。上海人”I英侨}社会生活
[作者简介]张和声,副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200235
一个十字军骑士头戴铜盔,身披战袍,右手执剑,左手拥盾,盾牌上刻着名为《我相信上海》的诗;
我相信上海l/让这些话铭刻在你的盾上,/我相信上海l/发誓要忠于上海,/这是我生活
自々地方。/在上海生活安宁,不愁生计。/我对上海充满希望,/上海也决不会让我失望l/看
准7机会,/相信机会就在眼前。/要尽力抓住机会,/让希望迅速成为现实f/我坚信上海定
将成为东方最伟大的城市。/信誓旦旦,信誓旦旦,/我深知命运终将实现。
这是在1928年5月亚细亚房产公司的广告小册子卷首的插画和配诗。图上的骑士正是居留在上
典》将这个词译为“上海人”,不加任何诠释,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因为它既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上海
人,也不是指所有的在沪外侨,而是指居留在上海租界的一群特殊英国侨民。英国学者毕可恩将来华
英侨分为四类:居留者、在华经商的英国商人和公司职员、传教士和政府官员。他指出居留者社团人数
最多,与其他三种英侨有很大差别,他们在文化上、经济上自为一体,是一个具有鲜明特征的利益集
团。@
居留者大多在上海的英国企业、工部局机关、工部局警察局就业。如在工部局任打字员、秘书、做
工部局警察、上海港领航员等。在通商口岸工作的大多数英侨属于工人阶级或中下层。退伍军人
Maurice
只有两个人有中产阶级背景。有些居留者从事房地产投机。也有些居留者为小商人,他们经营小旅馆、
小商店,做钢琴调琴师,书商,开牛奶棚。回
尽管英侨内部等级分明,矛盾重重,但无论是居留者还是海外公司的雇员,其生活轨迹不外乎如
①本文为笔者读毕可总‘英冒人在中国’的札记之一。在华英侨研究,毕可恩可谓海外第一,此书资料扎实,分析人理,堪称佳
作.而作者于1998年发表于I过去与现在杂志的‘上海人;上海英国居留者社团的形成和认同’尤见功力.本文有关贷料均由熊月之
先生提供,特此致谢.笔者对上海史索无研究,若有错谬之处,均由本人负责.
@③毕可思,‘英国人在中国’,曼彻斯特大学1999年版,第67、70页.
·38·
下几个阶段;受聘来华,融入英侨社会,工作二三十年,最后退休,有的回到“陌生”的祖国,也有的留在
中国,或迁居到其他英国殖民地。有的英国人定居在上海,生儿育女,延续2代至3代者所在多有。
19世纪大英帝国的国旗飘扬于世界各地,到海外打工也成了英国百姓的家常便饭。从1815年到
中国工作的广告,同时也刊有到其他各国的招工广告。到1922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各机关有英籍雇员
600名之多。①
有些人到中国来是因为那样能比在英国挣更多的钱,过更舒适的生活。在英国他们将面临更激烈
的求职竞争。有些人从英国海外领地漂泊到上海,是因为他们有犯罪前科,回不了英国。有些人自第
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脱下军装便来到中国谋生。有些人是想摆脱英国沉闷的生活,到中国来冒险求富,
从英军驻华部队退役后也没有回国,1928--1929年间,就有86个英军退伍士兵加入工部局警察。
有机会到中国工作的人自我感觉十分良好,戴义思(CharlesM.Dyce)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
“当亲戚朋友得知我在伦敦的中国商行谋得一个职位时,便纷纷向我表示祝贺,说我是个幸运的小伙
子,有着光明的前途。……当时我们经常看到,那些和我们一样的年青人,涉世不深,身无分文,在英国
地位低下,可是到中国去混了几年后,摇身一变就成富有的绅士,使留在本地的同学朋友既羡又
妒。”@
当时英国报纸都把中国描述得相当理想,人们认为到中国工作要比在英国或其他殖民地更有发
展前途,在中国挣钱容易,获得提升的机会更多,竞争也不像在英国那么激烈。有些人选择到驻华领事
馆工作,因为那里比较容易进去,不需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到中国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一到上海马
上就有仆人伺候,Meyrick
在职务上得到提升的机会更多,在中国做记者成名更快。因此不少人回英国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静脉输液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 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四年级上册湘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Tecsun德生PL368使用说明书.pdf
- 港口城市发展的动态研究——兼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产业经济专业论文.docx VIP
- 第一单元起始课课件(34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全册).pptx VIP
- 桥本氏甲状腺炎课件.ppt VIP
- 完整word封条样式.doc VIP
- 老年人体重管理.pptx VIP
- 输变电工程数字化移交技术导则第1部分:变电站(换流站)[附编制说明],Q_GDW11812.1-2018.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