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超导材料.pptVIP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二讲 超导材料

*Y系超导体 *Y系超导体   Hg系超导体HgBa2Can-1CunO2n+2+δ是至今合成的最新也是具有最高超导临界温度的高温超导系列。已知结构的Hg系超导体都是四方晶系,空间群为P4/mmm,n=1、2、3、4的a轴和c轴长度分别为(3.889?,9.546 ?)(3.8586 ?,12.697 ?)(3.855 ?,15.858 ?)和(3.849 ?,19.003 ?)。Hg系超导临界温度比其它类别的超导体有很大提高,N=1的相HgBa2CuO4+δ具有94K的转变温度,这在单层CuO2面中是最高的;随n的增加Tc值也随之增加,在n=3时Tc达到最大值133K(常压),这是已知超导体中最高的;虽然n甚至还可以提高到8,但临界温度却在降低,这一点对别的系列的超导体也是适用的[40]。该系列的压力效应十分显著。朱经武等[41]在高压条件下观测到的Hg-1223的Tc从常压时的135K增加到15GPa时的153K,以后又将其提高到45GPa时的164K[42],原因尚不清楚。 基本物性 超导:(1)零电阻现象: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H. Kamer lingh-Onnes在液化了氦气以后,即利用液氦的低温环境研究金属在很低温度下的导电特性,发现Hg在4.2 K左右电阻突然消失,即零电阻现象; (2)Meissner效应: 1933年,Meissner和Ochsenfeld等发现超导体独特的磁性质:在超导状态下,超导体内部磁感应强度必须为零,称Meissner效应。 第一类超导体和第二类超导体 临界温度 临界磁场 穿透深度 相干长度 临界电流密度 掺杂效应 BCS理论 在超导微观理论方面,1957年,Bardeen, Cooper和Schriefer提出BCS理论,证明了超导电性来源于费米面附近电子配对所形成的Cooper对,这种电子对具有在实际位置空间中的电子的相关性。这种束缚电子对的集合态导致了超导电性,BCS理论对传统超导体给出了很好的描述。它的Tc公式表示为: 3.52称为BCS理论的能隙系数。BCS理论是弱耦合理论,后来进一步发展形成强耦合理论。 RVB理论 MgB2超导体 * *晶格结构 图中表示出原点不同的两种晶胞。 (a)以Ca作晶胞原点,则原子坐标参数为:Ca(0,0,0),Ti( , , ),O( , ,0); (b)以Ti作晶胞原点,则原子坐标参数为:Ca( , , ),Ti(0,0,0),O(0,0, ) CaTiO3的结构 t称为容忍因子,Ra, Rb和Rx分别是A, B和X离子的半径。经验表明,当A 离子和B离子的价态之和等于+6以便保持化合物的电中性且0.8≤t≤1.0时,复合金属氧化物ABX3能以钙钛矿型结构存在。 *钙钛矿堆集 高温超导体的母体是由Cu原子形成的反铁磁背景的Mott绝缘体,由钙钛矿结构单元通过堆叠或者错位堆叠的方式长成大的晶胞,并在某些位置上失去氧而形成。 常见的超导相有 Y-123(7-δ)、 Y-124和Y-247 Y-123(7-δ) Y-123的很多性质均随着氧含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δ0.2时,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Pmmm,晶格参数a=3.8187?, b=3.8833?, c=11.6687?;δ=1时,Cu-O链上含氧量为零,晶格变为四方晶系,空间群变为P4/mmm;δ在约在0.6-1.0区间内时,δ个氧原子随机分布在晶胞两端的Cu-Cu?之间,此时晶格也是四方结构。Y-123的Tc也随着氧含量的多少而变化,而且在0.3δ0.5时,Tc达到60K并且不随δ变化,形成一个“平台”,曾经认为平台的形成和orthⅠ和orthⅡ转变有关,后来发现并非如此,关于该现象尚无合理的解释。 常见的超导相有Y-123(7-δ)、Y-124和Y-247 同属于正交晶系的Y-124相与Y-123的不同在于b方向的Cu-O单链变成了双链,两个Cu-O链在b方向有相对b/2的错位,形成了edge-sharing 形式的平行于bc面的单层Cu-O面。由于空间对称性发生了变化,Y-124的晶胞c轴是123相的两倍多,达到27.24?,空间群为A-centered Ammm。具有更长c轴的Y2Ba4Cu7O15-δ则是Y-123和Y-124在c方向交替排列的结果。 *Bi系超导体 Bi2Sr2Can-1CunO2n+4。当n=1,2,3时,分别被称为Bi-2201、Bi-2212、Bi-2223相。它们的Tc随CuO面的层数增加而增加。分别为~10K, ~85K和 ~110K 。Bi系超导体晶格属于底心正交晶格,空间群为Amaa(n=1)A2aa(n=2,3),a≈b≈5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