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父子的校勘学思想、方法与成就.pdfVIP

王氏父子的校勘学思想、方法与成就.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6年3月 社会科学家 Mar..2006 (第2期,总第118期) SoCIALSCⅢNTIST (№.2,m眦ralNo.118) 【历史纵横】 王氏父子的校勘学:思想、方法和成就 郭明道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关键词:王氏父子;校勘学;思想;方法 摘要: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校注群书,成就最为卓著,识见之精,叹为观止。其校勘思想和方法可谓集校 勘学之大成。王氏父子对校勘规律的总结,给后人研究、整理古籍以启迪和借鉴。 中图分类号:K2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06)02一0181—04 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校注群书,最称精善,他们在 择善而从。众所周知,对校版本是校勘工作的第一步, 校勘方面所取得的卓著成果,赢得当时学者和后人的 是发现问题的主要手段。对校的目的在恢复古书之本 共同赞誉。阮元云:“高邮王氏一家之学,海内无匹。”【l】 来面貌,必备有众本,才可以相互比照,抉择去取。所 王念孙《读书杂志》82卷,校勘古书18种,另附有《汉据版本越多,越有利于讹误的发现、辨别和考订。版本 隶拾遗》一种。郭沫若称誉该书为“考证学中之白眉, 的原貌,非以意猜测可定。宋人彭叔夏在其所撰《文苑 博洽精审,至今尚无人能出其右者。”闭王引之《经义述 英华辨证·自序》中云:“叔夏年十二、三时,手钞《太祖 闻》32卷,亦为校勘名著,连竭力抨击汉学的方东树也皇帝实录》,其问云:‘兴衰治口之源’,阙一字,意谓必 对此书推崇备至,认为“近人说经,无过高邮王氏。《经 是‘乱’,后得善本,乃作‘忽”’。因此,历代校勘家都把 义述闻》实足令郑、朱俯首,自汉唐以来,未有其比 搜罗众本作为校勘工作的首要步骤。这种方法,王氏 也。”【3】章太炎也称赞《经义述闻》“陈义精审,能道人所 父子十分注重,认为是校勘的前提与基础。例如王念 不能道。”【4】王氏父子的校勘思想和方法散见于他们对 孙用功最勤的《淮南子》,先后用不同的版本校了多 古籍的校勘实例中,本文试对《读书杂志》、《经义述 次,参以群书所引,共订正900余条。在此基础上写了 闻》进行分析、归纳,对其校勘学作一初步探讨。 一篇很长的校记,分析讹误情况,归纳为64种。 校书工作主要有三个步骤:一是发现讹误,二是 改正讹误,三是证明所改不误。这三项工作中,第一项 二、识文字 是前提。如果不能发现古书之误,自然谈不上第二项 和第三项工作。王氏父子之所以被称为校书高手,首 识文字,即识古字之字形、字音、字义。古书在传 先在于能准确地发现讹误。他们的校勘实例为后人提 抄、刻印的过程中,或因形近而误;或因不识古字,以 供了丰富的经验。 不误为误,而凭臆妄改。因此,校书者必须有坚实的文 如何发现问题?王氏父子至少从以下六个方面给 字学功底,才能发现问题,纠正讹误。王念孙云:“余自 后人以启迪。 壮年有志于许、郑之学,考文字,辨声音,非唐以前书 不敢读也。”四王引之云:“夫三代之语言,与今之语言, 一、校版本 如燕、越之相语也。吾治小学,吾为之舌人焉。其大归 日,用小学说经,用小学校经而已矣。”嘲小学者,研究 即以工作底本校对同书其他版本。校对版本,就 文字、声韵、训诂之学。王氏父子治学之要旨,是以小 会发现彼此之异同,不论哪个本子是正确的,总算发 学知识为根基。他们凭借深厚的小学功底,校正古书 现了问题。有了问题,就可以进一步研究,决定是非, 之误,发前人所未发。略举数例: 收稿日期:2005-09—18;修订日期:2006一02—19 作者简介:郭明道(1949_),江苏江都人,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硕士,主要从事清代学术史和古文献研究。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