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7年高考文言文试题述评
2007年高考文言文试题述评
莫 易
2007年全国高考18套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的
经典阅读的命题材料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北京卷断
命题遵循考试大纲的原则.在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易文 句题的材料选自《资治通鉴》,浙江卷断句题的材料选
言文的基础上,设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自《颜氏家训》。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对文章内容和作
者观点态度的理解、翻译和断句。分别测试了识记、理 17套试题的选文平均为719字。今年18套试题文言文的
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多种能力。 选文平均为656字,减少T63字。篇幅最长的是辽宁卷.
一、命题选材与设题分析 830字;篇幅最短的为上海卷,两篇选文相加,只有516
18套试题文言文阅读选材丰富,内容多样。各卷在 字。
选材上都遵循了一条潜规则,就是避熟就生。选择史传 从设题看,各省试题基本和2006年一致,数量大都
文章的有7套试题,命题者不约而同地避开了《史记》 为4~6题,分值在18—22分之间,测试内容基本稳定。上
《汉书》,除全国卷I和上海卷语段一出自《后汉书》外, 海卷文言文阅读依然采取独立的命题方式.选用两个
另外五个材料分别出自《晋书》《新唐书》《新五代史》 语段,lOd,题赋分29分,其中主观题达23分,考查各有
《元史》和《明史》;其余11卷有的选自诸子散文,如天津 侧重。第一个语段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卷的《吕氏春秋》、北京卷的《淮南子》,有的选自宋代以 以知识立意为主,逐步向能力立意过渡;第二个语段的
后作家的散文,如浙江卷宋代苏轼的《王定国诗集叙》、 命题,主要侧重能力立意,考查考生对文章理解、分析、
上海卷语段二出自南宋陈亮的《(酌古论)序》、福建卷 综合、概括的能力。
明代高启的《书博鸡者事》、安徽卷明代许獬的《古砚 二、试题分析
说》、江西卷明代江盈科的《催科》、湖北卷清代王士祯 (一)理解词语和句式
的《先祖事略》、辽宁卷清代崔述的《冉氏烹狗记》;还有 1.关于文言实词词义的考查
文言小说,如广东卷的《聊斋志异·郭生》、江苏卷梁代 文言实词的考查,以需要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实
萧方等的《三十国春秋》等。福建省第Ⅱ卷的考查文化 词(120个)和教材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为主,注重考
容涉及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比。两个文本古今 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
相映,引发考生的思考。分值各计25分,依次为1道多选 变’?”这两道题考查考生从不同层面深入发掘作品意
题和3道简答题。 蕴的能力,要求结合文本探讨作品蕴涵的人文精神和
山东卷文学类文本《灯火的温情》和实用类文本 思想观点,并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属理解性探究。
《梦碎雅典》,内容均涉及人生态度,通过散文形象或新 海南、宁夏卷第14题与第18题是依据有关线索.
闻来引导考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分值各为18分, 如自勉或他评的话语来探究人物的身份、性格、心理、
是4道简答题。 胸怀等,并进行简述,是对人物心理等方面的探究。
四个省区的考题也同样遵循了命题的规律.尤其 新课程考卷提供两组试题供考生选择是课程改革
是按新课标的精神来设题,最后一题均为探究性考题。 理想化的表现。一方面它试图突破一种文本的形式.给
如广东卷第18题:“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 考生以文本的选择权。让考生发挥优势:另一方面也给
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 命题者在文本选择、命题预设上带来困难.命题者要苦
‘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 心琢磨如何保持两种文本难易度的平衡。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