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随着经
济全球化的发展,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逐步加深,中国产业和企业也必将面临更
加激烈的国际竞争,提高产业竞争力才能在强手如林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尤
其是机电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关系到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因此,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已经引起我国政府、产业界以及学术界广泛的关注。进
入2008年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并进而影响到实体
经济,世界经济形势日趋严峻。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正确评价中国制造业的国际
竞争力,如何确定中国制造业和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如何探寻中国
制造业和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增长的内在机制,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
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进行初步的探索,提出解
决的方法和途径,以供有关各界参考。首先,构建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
体系,对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客观的评价;其次,运用面板数据构造固
定效应模型对典型制造业(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增长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
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主体分为理论框架与评价体系、实证分析以及提高国际竞争力的
途径和方法三个部分。
理论框架与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文对国内外产业竞争力的理论观点与评价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
和梳理,并比较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从中吸收有用的部分来充实本文的理
论框架与评价体系。其中主要借鉴的有巴拉萨等人评价一国产业比较优势的指标
以及波特分析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钻石模型。
2.国内学者裴长洪的研究将显示性指标和分析性指标结合起来评价产业竞
争力,本文认为这样虽然较为合理,提供了一个研究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好的理论
框架,但在具体指标的选择上并未充分展开论证,故也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具体
的评价指标体系。金碚和张金昌的评价指标虽较全面,但仅能反映出产业国际竞
争力的强弱,而对于影响因素这一重要问题却未深入分析,因而也就不能解决上
述问题。由于国内外学术界以往的研究成果不能满足解决上述问题的需要,故本
文借鉴并吸收其中有用的部分,提出了较为全面的理论框架和评价体系。特别是
对于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本文在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方面相结合的基础
上,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论证。从而形成了涵盖比较优势、竞争优势、潜在
优势、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五因素”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框架和指标
体系。这可说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所作的新的探索和创意。
3.本文在考察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杨小凯和克鲁格曼等人的内生性比较优
势以及罗默、卢卡斯等人的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动态
变化,对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增长模式进行了研究。
实证部分的研究是在理论框架与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首先对中国制造业的比
较优势、竞争优势和潜在优势进行了经验数据分析;然后,本文对机电产业的国
际竞争力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并分析了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最后,
运用1993--2007年机电产业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固定效应模型,
对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增长模式进行了跨期和内生性增长的实证研究。
国内个别学者曾就内生性问题和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但尚
未触及竞争力的增长模式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
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
大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实际上也就是从外生性向内生性转变。因此,本文从竞争力的角度对机电产业的
增长方式进行了动态比较研究。通过跨期增长的实证研究,本文发现机电产业国
际竞争力经历了从以资源禀赋为主的外生性增长到以人力资本要素积累和技术
进步为基础的内生性增长的发展路径;并进一步通过内生性检验证明了机电产业
国际竞争力的内生性增长模式。通过经验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了以下
结论:(1)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正呈现结构性调整,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的比较优势不断下降,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不断上升;除了个别产业
外,中国制造业大部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均呈现上升趋势;(2)资本技术密集型
产业仍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3)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主要源于竞
争优势的确立;(4)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经历了从外生性到内生性增长的发展路
径,该产业竞争力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多子网复合复杂网络模型及相关性质研究.pdf
- 我国市级国税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研究(以XX市国税局为例).pdf
- 俄语报刊标题中先例现象的解读和教学实践.pdf
- 我国寿险公司分红产品的现金流风险及其管控的研究.pdf
- 我国税制优化及博弈分析.pdf
- 我国特色工业化道路论析.pdf
-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研究.pdf
- 二缺位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5bγ_X_%27n%2b_W_%2c10_O_%2c36_%5d_%27(12_n)__(X%3dAl,Si,P,S,Ga,Ge,As,Se)电子性质的DFT的研究.pdf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电影产业的研究.pdf
- 我国体育市场发展的研究.pdf
最近下载
- 24点题目(200题)与答案种数.docx VIP
- 本特勒电动汽车平台电池包技术--本特勒BENTELER.pdf VIP
- 中国金融移动支付 远程支付应用 第4部分:文件数据格式规范.pdf VIP
- 2022年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pdf VIP
-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试题含答案分析.docx VIP
- 电子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完整版2024.pdf VIP
- 2024年艺术文化生活娱乐知识竞赛-趣味知识竞赛考试历年真题荟萃带答案.docx VIP
- 石油科技成果间接经济效益计算方法.ppt VIP
- 生菜全程机械化技术规范.pdf
-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