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_梁启超诗歌理论批评及其它.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遵宪_梁启超诗歌理论批评及其它.pdf

文 学 研 究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2002 年第4 期 第18 卷——No.4. 2002 Vol.18. 黄遵宪、梁启超诗歌理论批评及其它 谢应光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 404000) 摘 要:中国文学至“戊戌维新”运动前后才在总体上有了剧变,“现代意识”方在此期逐渐 确定。因此,中国新诗理论批评史应从1898 年前后开端。黄遵宪的诗论较为系统,在反叛传统诗 歌的基础上,他从诗歌的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等诸方面提出了诗歌的革新主张,有些论述已呈 现出现代白话诗的雏形。梁启超在论诗上比黄遵宪要大胆和急进。他提出的“三长”说涉及到诗 歌内容和形式的革新,但“旧瓶装新酒”的诗界“革命”论有其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他对诗歌音 乐性的提倡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开端;言文分离;口语化;形式自由;“三长”说 中图分类号:I207.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2002)04-0023-06 中国新诗理论批评应从何时开端 [1] 治近代文学的学者恨不能将近代文学向两端无限延长。向前,陈独秀曾主张将近代文学推至元明 , [2] 郑振铎则说得更具体,谓近代文学开始于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 1522 年) 。向后,郑振择则将其推至 [3] 1949 年 ,文研所的赵慎修同志也持此看法。治现代文学的学者也恨不能将现代文学向两端无限延长。向 前,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一书中将其源头探到了明中叶前后七子的诗文及晚明小品文,大多数 高校教材则至少从龚自珍讲起。1980 年代中期“20 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提出,虽然明里是主张打通现、 当代文学,但实际上现代文学从1898 年开始已有许多学者认同,向后则推至 1976 年以前的文学,企图将 原当代文学之“二十七年文学”亦纳入现代文学的构架之中。有人根据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中的论断,认为近代文学应指1840 年至1919 年之间的文学,这是目前占主流的观点。 那么,如果写中国新诗理论批评史,它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我认为从1898 年开端最合适。 属于新文学的新诗,关键在于它是“文学”的“新”。是“文学”,则应从文学本位的角度看问题;“新” 则是指与“旧”相对的“现代意识”的确立。从前一方面看,文学分期不宜等同于政治分期。其理由是: 文学的变化是渐变,政治的变化相对来说是剧变;文学的价值是恒定的,政治的价值是一时的。如以剧变 去框定渐变,以一时之价值去估价恒定之价值,可否?答案是显然的。事实上,文学的变迁自有其规律, 实际的运行状态如何就当如何,岂可因政治需要而生硬地割裂文学呢?从后一方面看,标志着“新”的“现 代意识”要能经得起纵与横的历史的检验。从纵向看,新文学当然不同于旧的古典文学。中国文学从什么 时候起才开始有这个自觉意识呢?1898 年。正如陈子展先生所说,“实在这个时候真是中国文学有明显变 [4] 化的时候。”“这个时候才知道要废八股,文人才渐渐从八股里解放出来。” 在此之前,1840 年鸦片战争 之后,国人只知“船坚炮利”为第一要务,根本无视文学的价值,梁启超在此时期甚至说谁弄文学谁就是 流氓这样的话。1894 年甲午中日海战之后,“船坚炮利”救国论的梦想成了泡影,政治思想维新成为一时 收稿日期:2001-10-12 作者简介:谢应光(1964-),男,重庆开县人,重庆三峡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学硕士。 -23- 文 学 研 究 之潮流,文学仍

文档评论(0)

wgv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