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2届高中语文 2.5.2《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同步达标测试 苏教版必修3 .docVIP

2012届高中语文 2.5.2《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同步达标测试 苏教版必修3 .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届高中语文 2.5.2《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同步达标测试 苏教版必修3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测试 课内巩固 一、常识填空 普希金, 国诗人。主要作品为抒情诗《自由颂》叙事诗《青铜骑士》,长篇诗体小说 ,童话诗 等。 本诗是普希金政治抒情诗的代表作,写于1827年。1825年12月(俄历),俄国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发动了旨在推翻 的武装起义,史称“十二月党人起义”。起义失败后大批参加者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 二、诗文赏析 (1)在开头部分诗人为什么要寄语那些囚徒要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 (2)你们的悲痛工作和思想的崇高志向中“崇高的志向”指的是什么? (3)“希望”对于“西伯利亚囚徒”和诗人来说分别意味着什么?(找出相关诗句说明) (4)为什么最后送上的是利剑而不是鲜花? 课外提升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诗后问题。 浮云 [俄国]莱蒙托夫 天空的浮云哦,永恒的流浪汉! 恰似一串珍珠项链在碧原上飘荡, 你们也和我一样,如同一群流放犯, 由可爱的北国匆匆地奔向南疆。 是谁把你们驱赶:难道是命运的决断? 是出于私下的忌妒?还是公开的怨望? 是因为你们蒙受触犯刑律的灾难? 还是因为朋友们用心狠毒的诽谤? 不,是荒芜的田地使你们感到厌烦...... 你们不知道什么叫激情?什么叫忧伤? 你们永远冷漠无情,永远自由自在, 你们没有祖国,你们也不会有流放。 注:这首诗创作于1840年5月初,即诗人第二次被流放去高加索的前夕。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珍珠项链”“碧原”形象地描绘了在夕阳的金黄色光辉照射下碧空彩云的画面,美丽的景色排遣了诗人胸中的愁闷。 B.诗人在北国前加上“可爱的”的修饰语,以表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对亲人和朋友的怀念。 C.“是谁把你们驱赶?”这种设问具有双关的含义,既指风儿把浮云驱赶,又指沙皇将诗人流放。 D.末段通过替云回答,使云回复到自然状态,刻画了云的冷漠无情,从而烘托出诗人热爱祖国,渴望自由的感情。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人通过“浮云”这个形象,抓住浮云与诗人身世中某些共同的和不同的特征,用正比和反衬的手法,寄寓了自己不幸的遭遇,抒发了自己爱祖国、爱自由的情怀。 B.“浮云”本来是现实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诗人在这里用呼告的手法,把云人格化了。移动中的浮云尚有自己的自由,可“我”却是缺少自由的“流放犯”,通过对浮云的向往反衬出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C.全诗没有正面抒发自己爱祖国、爱自由的感情,甚至不正面谈诗人自己,只是用大量笔墨来描绘浮云的冷漠,可字里行间却处处有诗人的存在,诗人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 D.全诗三节十二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既描绘了浮云的形象,又叙述了诗人的身世,两者结合得非常巧妙;加之使用多种修辞方法,使诗的主题十分鲜明,形象极为生动。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我知道,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可是,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爬过! 1.对诗中“上帝”这个意象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权威的代表 B.父母长辈 C.代表着种种清规戒律 D.指扼杀人真性情的卫道士 2.诗人为什么说:上帝如果是孩子,他也会爬过去?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帝也有好奇心,对新事物想弄个明白。 B.上帝如果回到童年时代,他也会和孩子们玩成一片。 C.说明上帝也会以抗争的方式去肯定自我的存在价值。 D.上帝如果抛开了一切清规戒律,也会追求世间美好的事物。 高考链接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北京、安徽卷)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雷   杜运燮 随着陆陆续续的闪电警告:他们来了! 阵阵风都传播着到来的确讯:他们来了! 每一叶片每一枝条都遥指着:他们来了! 每双眼睛在渴望,每张嘴在颤动:他们来了! 越过一张又一张被撕掉的树叶标语,他们来了! 越过一个又一个监狱的铁窗,他们来了! 越过一条又一条报纸上的捏造消息,他们来了! 越过一堆又一堆难忘的血泪,他们来了! 为着撕人心肺的被窒息的呻吟声,他们来了! 为着惨绝人寰的最底层的挣扎声,他们来了! 为着回响在无数街道和炕头的怒吼声,他们来了! 那就是冲破冰冻严寒的春雷欢呼声:他们来了! 1948年于新加坡 A.诗歌第二节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图景转向40年代中国社会的政治黑暗,以 四个越过表明雷来势的不可阻挡。 B.诗歌第三节重在表现“雷”滚滚而至的目的,并把雷从实写升格为一种消灭压迫和剥削的解放的象征。 C.最后一句中“冲破冰冻严寒”几个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