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2届高中语文 4.3.4《游褒禅山记》同步备课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

2012届高中语文 4.3.4《游褒禅山记》同步备课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届高中语文 4.3.4《游褒禅山记》同步备课课件 苏教版必修3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2、了解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法。 3、掌握“乃”、“道”、“盖”、“文”、“然”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 第一、二课时 共四课时 解题 “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 分为四类: 记游、记事 、记亭台楼阁、记物 本朝人尚理 ——严羽《沧浪诗话》 利用游记进行说理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在文学上为宋朝一大家。其散文,雄健峭拔,语言简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等。其诗歌,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也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劲有力。如《明妃曲》、《北坡杏花》、《泊船瓜洲》等。所作词不多,却能“一洗五代旧俗”,不受前人绮靡风气的影响。他的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明妃曲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背景知识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 初读课文 朗读正音 1、庐冢(zhǒng) 2、盖音谬(miù)也 3、窈(yǎo)然 4、咎(jiù) 5、无物以相(xiàng)之 6、何可胜(shè ng)道 7、王回深父(fǔ) 8、今言“华(huā )”如“华(huá )实”之“华(huá )”者 理清思路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三(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 游者的籍贯、姓名。 中心句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空间方位图 研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介绍褒禅山概况 行文顺序 本名①→别名由来及证明②③→华山洞名来由④→从仆碑看出本名⑤→指出音谬⑥ ? 重点字词 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东:名词作状语,往东 。 乃;副词,表判断,有“为、是”之意。 这里作“在”讲。 特殊句式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断。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也”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第一个句子是一般判断句。第二、三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其中的“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 重点字词 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 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穷、见、至、极 游褒禅山记 第三、四课时 第三自然段 写游华山洞的心得 1、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导出立志的重要性; 2、阐述“尽吾志”的观点。 重点字词 非常:古今异义。这里指不平常。今作程度副词,很,十分。 至于:古今异义。至,到。于,介词,引出到达的场所。今义:①达到某种程度;②行文中另提起一事。 之:助词,用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也:句中语气词。 ?其:语气副词,表反问,岂、难道。 特殊句式 变式句(介词结构后置)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省略句 不随以止也 第四自然段 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议论一正一反 重点字词 谬:弄错,使……错,使动用法。 名:指识其本名,这里用作动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