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7年7月7-9日淮河暴雨过程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pdf
科技焦息 博士·专家论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院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陈莹 沈桐立 谭桂荣
模拟。结果表明。500hPa环流形势的发展有利于波动不断向下游传播:东北冷涡横槽转竖.更有利于冷空气南下。低空
切变线、低涡是这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西南急流加强,并与高空急流配合,有利于对流的发展。
【关键词】淮河暴雨 切变线 高低空急流WRF
1、引言 压脊区。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得中高纬度不断有小的扰动沿
淮河流域一直是我国旱涝灾害的一个多发区,具有“无降 脊线向下游传播。同时,我国东北冷涡低压槽转竖南压,不断发
水旱,有降水涝、强降水洪”的区域早涝特征fJl。近几十年我国对 展,尾部逐渐伸到江淮流域。并使得其西部的高压脊也逐渐东
于淮河暴雨的预报和研究都取得了很多成果。研究表明,夏季 移,副热带高压588线逐渐移出中国沿海大陆。
近2/3的西南涡引起长江中游地区的强降水田。韦统键等{,认为
影响江淮流域的西南低涡是一个不对称的斜压结构,是沿切变
线上最强的扰动。许小峰和孙照渤柳的研究也表明低空急流的
建立是导致暴雨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隆霄等阱利用MM5成功
地模拟了1999年6月23—25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锋暴雨
过程中中尺度低涡切变线的发生发展。廖捷等Iq利用MM5对
2003年7月4—5日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不同 ◆◆
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对暴雨过程的影响作用。王欢等t71应用
MM5对2003年7月4_5日的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图22007年7月913
进一步研究表明梅雨带上强烈发展并东移的多个中尺度对流 温度场(实线和虚线,单位:gpm,℃)
13 12
系统是造成这次江淮暴雨最直接的影响系统。 850hPa层上,7UTC开始,四JiI东部有西南涡活动,
2007年淮河流域自6月19日入梅后,降水增加,尤其是6淮河流域主要影响系统是一条出自于西南涡一直延伸到黄海
月29日到7月10日,出现持续性强降水,累积降水量达的切变线。之后西南涡东移减弱。东北涡向南伸展。北方千冷空
330-400毫米,平均降水量达315毫米,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气开始向南爆发,副高减弱东退,江淮切变线有所南移。9日
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此00UTC(图2.a),东北涡变强,槽区继续向南发展,且在江淮流
13一-7
期间,淮河流域共经历了7次暴雨天气过程。其中7月7 域形成一低涡,北方干冷空气传播到江淮流域,西南涡逐渐与
月913的强降水过程,河南中南部、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南部降 东北涡打通。9日06UTC(图2.b)新生成的低涡东移加强,更多
水量为50.v150ram,部分地区为160—220ram。本文通过分析降
的干冷空气沿着东北涡槽后偏北气流南下,不断地在江淮流域
水过程的天气形势,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揭示此次暴雨过程 与西南气流交汇。
的影响系统和发生发展原因。 分析后可知,西南低涡引导大量的水汽进入江淮流域,并
2、暴雨过程环流形势分析 在与东北低涡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切变线和新的低涡,造成
南亚高压对夏季我国大范围旱涝分布以及亚洲天气都有 切变线、低涡影响区域的大暴雨天气过程。
重大影响。7月7日-7月9
13期间,南亚高压主体位于伊朗及 3、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青藏高原上空,在伊朗形成闭合中心,在中国东部脊线位于300
N附近;在高压南部是热带东风急流,而在其北部西风偏弱(图
略)。
图12007年7月7日ooUTC(a)和7月10日ooUl℃
(b)500hPa高度场(单位:gpm)
此次暴雨过程高空500hPa中高纬度环流形势呈现单阻
型。图la.b分别为7日00UTC和101300UT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C2H5)2AlClTiCl4催化1-癸烯聚合制备高黏度指数润滑油.pdf
- 0.23mm厚度高磁感取向硅钢片生产中的技术改进.pdf
- 006 高剂量甲羟孕酮用于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性治疗13年多中心、随机性试验结果.pdf
- 008 由于晚反应正常组织细胞的修复速度较慢,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在放射生物效应上可能优于低剂量率的治疗.pdf
- 025 慢性持续性面神经瘫痪T2WI的面神经高信号灶.pdf
- 02式脱壳弹底火脱落问题的解决.pdf
- 054 低能量双相电除颤与高能量单相电除颤对院外心脏骤停者复苏效果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分析.pdf
- 0KInternationaI首发MetcaIMX-5200系列双路同时输出焊接与返修系统.pdf
- 1,3-甘油二酯减肥降血脂功能的研究.pdf
- 1.5T高场磁共振常见伪影分析及解决方法.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