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绘画的空间意识及其表现
—— 兼谈中西绘画的融合
摘 要
中西绘画中的“空间意识及其表现”一直是美术界研究的话题。以
何种思维视角理解并阐述中西绘画“空间意识及其表现”差异问题,又
是研究的难点。在如此异质的绘画表现方面,找到一个贯通两者的比较
点,犹如在写生时寻找静物上的那条明暗交界线,希望这条线能准确而
富有表现力地让这个物体鲜活起来,且不会落入俗套,这是难点,也是
研究它的兴趣点。中西绘画由于哲学观念的不同,空间意识及表现形式
存在差异。中国绘画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其空间意识是用心灵
来体悟空间万象,把捉大自然整体节奏的流动;西方绘画在“物我两立”
的宇宙观影响下,以追寻、探索和控制的态度对待无穷的空间,追求的
是一种秩序与静止的和谐。需要指出的是,主标题中的“中西绘画”主
要指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古典绘画,比较的范围大致不逾于此。
中国绘画采用的主要是散点透视,它是一种动态的心理体验和观察
方法,这种心灵游历和观察方法的外化形态,就是“以大观小”和“三
远法”的综合运用,以有限的画面表现无限的空间;焦点透视是西方绘
画的观察方法,画家作静态的定点观察,所描绘的物体以锥形体趋向眼
睛,如同营造一个真实的空间。点线、体面是塑造形体与空间的重要手
段,中国绘画用点线塑造形体与空间,西方绘画以体面塑造形体与空间,
前者重表现,后者重再现。从空间建构延展性来说,中国绘画是开放性
的,体现在画面的自由建构,超时空感,动态感和想象空间;西方绘画
是封闭的,其构图以建筑学原则为基础,画面完整稳固,理智而内敛。
虚实是营造空间意境的重要手段,中西绘画都讲虚实,但虚与实在两者
的处理上着眼点是不一样的,中国绘画的虚是极其重要的,虚实关系是
互动的;西方绘画的虚是辅助实的,实是画面的主体。本文对中西绘画
空间意识及表现的分析与比较,立足于哲学渊源,以透视、空间造型、
开放性、虚实关系等空间表现的基本方法和属性作为辨异其差别的比较
点。
中西绘画的融合,是随着“西学东渐”在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
与扩大的情形下产生的一种学术现象。基于不同的结合点和结合方式,
中西画法融合的实践大致又可分为三种形式:一为徐悲鸿以西方古典主
义改造中国绘画,为以西入中;一为林风眠以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远古
和民间艺术嫁接,属西体中用;一为刘海粟将中国绘画写意的特色和西
方后印象主义风格沟通,赋笔墨于色彩。他们的贡献是:在中国艺术与
世界艺术交流对话中,为中国美术带来了创造的自觉与自由的空气,为
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开辟了新天地。
关键词:中西绘画;空间意识;差异;表现;融合
China and the West drawing spati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performance
—— concurrently discusses China and the West drawing the fusion
Abstract
China and the West drawing all has the glorious history, but behind this kind
of glorious history forms respective philosophic thinking and esthetics idea, in the
penetration drawing space realizes this breakthrough point, refracts their mind and
the light of wisdom. Therefore, in China and the West drawing “spati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performance” always is the fine arts research topic. By what
kind of thought angle of view understood and elaborat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