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中文摘要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
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变异浓度的研究
摘 要
目的:检测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临床分离金黄色葡
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及两种药物对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
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突变株的选择能力,并比较其防
耐药突变的能力;在分子水平上初步探讨万古霉素耐药突变
株药物敏感性下降的可能机制。
方法:严格按照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院(CLSI)推荐的
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105株金黄
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其中MRSA85株)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质控菌株跟随每批试验,以确保整个试验的准确性;
肉汤富集法使细菌浓度达到1010CFU/ml,平板稀释法测定利
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56株临床分离MRSA的防耐药变异浓
p
度(MPC)。分别取100l菌液均匀涂布在含有抗菌药物的
MH平板上,每个浓度4个平板,使每个药物浓度的细菌接
生长情况,以72小时没有菌落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MPC。
术比对万古霉素防耐药变异浓度测定过程中筛选出的耐药
突变株,与其原始菌株在基因上的差异;对基因分型有差异
的菌株通过聚合酶链(PCR)反应,扩增graS基因;利用变
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检测在该基因上是否存在突
变。
中文摘要
结果:1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10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la la 1la MIC
的MIC90均为2g/ml:MIC50分别为2
g/ml矛l g/ml
la
范围分别为1--4
g/ml矛10.5~4u∥ml。我们试验结果中万古
la
霉素的MIC90较大,达到2g/ml,这是新修订CLSI标准万古
霉素敏感的界值,且有2株菌的MIC达到了4
p∥ml。2利奈
u la
g/ml署120.5
MRSA检测结果显示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MPC均小于血药
峰浓度Cmax,血药浓度落在突变选择窗之上。利奈唑胺的选
黄色葡萄球菌菌的突变选择窗较万古霉素的窄。356株受试
菌经万古霉素ⅧC测定后耐药突变株,重新进行了MIC的测
定,筛选出的耐药突变株的MIC50为2u∥ml、MIC90为4
u∥ml。4
选出的部分耐药突变株与其原始菌株在基因分型上存在差
变点,电泳图上未发现电泳条带位置的区别。
结论:1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石家庄地区临床分离金
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均较好,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
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但我们的结果提示万古霉素
的抗菌活性在下降,应引起高度重视。2利奈唑胺和万古霉
素作用于MRSA均不容易筛选出耐药突变株。利奈唑胺限制
临床分离MRSA耐药突变菌株的选择能力强于万古霉素,利
奈唑胺较万古霉素更不容易筛选出耐药突变株。其机制是否
与临床应用时间短或其特有的作用机理有关,尚待进一步研
究。3万古霉素MPC测定试验筛选出的耐药突变株,较原
中文摘要
始菌株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增加。4在临床经过万古霉素长
期作用后可能会因这些突变菌的富集从而造成临床感染菌
株部分基因的变化。5通过DGGE检测未发现graS基因突变。
提示可能存在有其它基因位点的突变,或另外的耐药机制。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利奈唑胺;万古霉素; 防耐
药变异浓度; 抗菌活性;基因突变;耐药
英文摘要
on
Researchthemutant
prevention
oflinezolid
an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拉米夫定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与研究.pdf
- 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行船舶登记制度及研究——-以经济法之市场准入为视角.pdf
-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及研究.pdf
- 老子与庄子的比较及研究.pdf
- 雷沛鸿国民基础教育实验及研究.pdf
- 类沸石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优化合成其及吸附、分离性能及研究.pdf
- 类似必要共同诉讼制度及研究.pdf
- 冷喷涂中激波及粒子沉积过程及研究.pdf
- 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行为及研究.pdf
- 冷战后中国外交的新特点——-以中国参与处理朝核危机为视角.pdf
- 利益分享视角下的和谐劳资关系构建及研究.pdf
- 利用CT灌注成像指导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pdf
- 利用PPF1基因延缓叶片衰老和几个水稻生殖相关突变体与研究.pdf
- 利用SRY基因和微卫星标记鉴定反刍动物性别与研究.pdf
- 利用测序水稻品种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及SSR遗传连锁图谱的初步制作及研究.pdf
-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鉴定羽衣甘蓝ARCl与结球甘蓝SRK激酶结构域的相互作用.pdf
- 利用双向导入系和重组自交系及研究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pdf
- 利用天然氧化层掩模的真空紫外硅闪耀光栅的湿法刻蚀制作.pdf
- 利用氧电还原现场产生的过氧化氢环氧化环己烯与研究.pdf
- 利用野生二粒小麦优异基因创制小麦高产、优质育种新材料与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