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久的悔公开课使用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八年级(下) 季羡林 沈阳市四十七中学 郭凌雁 (第一课时) 1、 了解季羡林、掌握重点字词。2、 熟读课文,把握作者心中永远的悔所指并理解课文的感情线索。3、 引导学生理解母亲,感受母爱的伟大。 是谁的手, 牵着我走过人生的沟沟坎坎? 通过课前的学习,你解决以下问题了吗? 作者简介 背景资料 重点字词 学贯中西的大师:季羡林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季羡林,1911年出生于山东清平县一个农民家庭,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学习德文,1935年考取赴德研究生,入哥廷根大学学习佛教梵文、吐火罗文及巴利文等古代语言。后因二战爆发滞留德国长达10年。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5年回国受聘为北大教授,并创办了东方语言文学系,开拓了我国东方学学术园地。即使在“文革”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仍着手翻译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八十年代,他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及《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在吐火罗文研究、印度佛学、东方文化、比较文学、唐史研究及中外关系史等广泛领域均作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吐火罗文》一书,是季老85岁后用英文冲刺的作品,其学术价值极高 .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 返回 背景资料 作者写作此文时已接近九十岁的高龄,应《光明日报》的记者邀约,完成了这篇散文。作者虽然已过了古稀之年,但是,仍然对自己过去的经历记忆犹新、一一在目。对于自己未能对母亲的尽孝作者心中铸成了一个永远的心痛,年幼时不懂尽孝,年轻时无力尽孝,而成年后却无从尽孝。因为母亲已经永远的离开了作者,在作者心中也就有了这“永久的悔”。正像作者说的那样:“不该离开故乡,不该离开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容,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我一个字也不认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本文荣获“鲁迅文学奖“,原名赋得永久的悔是作者一气呵成的,其真情感染了许许多多的读者… 返回 读准下列词语并解释 心甘情愿 望九之年 俯拾皆是 唾手可得 孤苦伶仃 懵懵懂懂 寄人篱下 心肝俱裂 眼泪盈眶 返回 1听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思路 听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 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返回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思路 课文开头说“我”永久的悔,结尾又说“这就是我永久的悔”。作者:“永久的悔”是什么? 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课文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开篇点题、结尾扣题、条理清晰、主题突出、感人之深 文章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 永久的悔。开头设疑、点出永久的悔;中间叙事,引出永久的悔;结尾思母,照应永久的悔 “永久的悔”中的“悔”包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 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又包含着因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产生的悔恨.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在课文中作者与孟郊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相通之处? 这给了我们什么启迪? 1、 课文以“永久的悔”为线,结构精妙 2、 感情深沉、真挚(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比较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两篇文章有何不同 (第二课时) 1、 品味文章质朴而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于母亲的深切思念以及不能对母亲尽孝的懊悔与自责。2、 通过比较阅读,简要把握记叙性散文的特点:初步尝试记叙性散文的写作3、 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辛劳,做有孝心的儿女。 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呢?这篇课文主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1小组互相听读课文:圈点勾画最让你感动的语句。 2小组交流最感动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小组合作 全班合作 分析下列语句所蕴含的深厚感情1)、 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 2)、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灾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3)、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