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道—教%3a《中庸》的生命教育思想的研究.pdf

性—道—教%3a《中庸》的生命教育思想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2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生命与教育具有天然的联系。面对当下生命及其教育所遭遇的诸 多问题,生命教育引起了理论与实践界的广泛关注。但人们人多是移 植、借鉴甚至照搬西方生命及其教育理论,试图以此来解决我国的生 命教育问题。西方生命及其教育理论由于其文化教育的差异性不一定 适合我国特殊的国情和文化教育土壤,难免存在南橘北积、水土不服 的现象。另外,在一些标榜生命教育的实践中,往往缺乏科学的、本 土的生命教育理论指导,大都停留于经验的、实践的具体操作层面, 难以抵达生命及其教育的深层。因此,迫切需要一套适合本土文化土 壤的生命教育理论来指导我国当下的生命教育实践。中国是否拥有自 己的生命及其教育思想?通过深入发掘,我们发现中国博大精深的传 统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及其教育思想。儒家经典之一《中庸》的 生命及其教育思想就丰富而深刻,它从生命教育的原点和归宿,生命 教育的真谛和规律,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及其生命教育目的、生命教 育内容、生命教育过程、生命教育实践等方面阐发了独具特色的生命 教育思想,至今仍有宝贵的借鉴与指导价值。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对生命及其教育的关系作了阐发。关于生命的 本质,本文从生物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角度作 了详尽阐述。关于生命与教育的关系,本文一‘方面认为生命是教育的 原点与归宿,从起点上讲,教育源于人之生命的需要;从过程上讲, 教育要尊重生命的自然本性;从归宿上讲,教育要以生命成长发展为 目的。另一方面,教育是生命的重要实现方式,这主要体现在教育对 生命后天发展方向的引领;教育能为生命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教育能够激发生命发展的潜能等方面。 接着,本文从本质观、目的观、内容观、过程观、方法策略等方 面对《中庸》的生命教育思想作了系统全面的论述。《中庸》关于生 命教育本质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 教”三个系统连贯的方面以及“诚明”与“明诚”两个目的一致、相 辅相成、内外统一的模式和路径上。“天命之谓性”从本原上回答了 《中庸》生命教育的原点在于生命,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和归宿;“率 性之谓道”体现了生命教育的规律,生命教育要尊重生命发展的内在 逻辑,激活生命内在的主观能动性,展现生命本有的自有天性;“修 道之谓教”则阐明了“自诚明”(内发型)、“自明诚”(外铄型)、“诚 明合一”(内外结合型)三种相互作用的生命教育实践模式。 在生命教育目的上,《中庸》用“成己”与“成物”表达了这样几 层意思:教育的个体目的在于发展、完善和提升个体生命,这是“成 己”;教育的社会目的在于成就群体生命(化育万物),这是“成物”; 教育的目的还在于促进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的和谐共生,在成就自我 生命的同时成就他者生命,这是“成己”与“成物”的结合。《中庸》 的生命教育目的既不是个人本位论,也不是社会本位论,而是主张个 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本文对《中庸》的生命教育内容思想进行了阐述。《中庸》认为, 生命教育的内容是“道”。在《中庸》看来,道是天道与人道的统一, 是自然知识与人文知识的统一,与人之生命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文 中进而从“德性”和“知识”的角度,对《中庸》“三达德”、“五达 道”、“九经”等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中庸》 “德知统一”的知识内容观。 论文具体分析论述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 之”的《中庸》生命教育过程。文章认为,《中庸》论述了生命教育 过程的本质、结构、特点等问题,就过程的本质而言,《中庸》生命 教育过程的本质具有多元性、多重性、整合性等特征。即是由认知、 情意、实践、群己等本质构成的过程整体;结构上,五个环节一贯生 成、互相依赖、互相促进,体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过 程的生命认知规律;《中庸》生命教育过程观具有内外交织、尊道互 动、情知共振、知行共孕、个群统一等特点。 文中最后从“尽性”、“内省”、“好学”、“力行”等几个方面论述 了《中庸》生命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尽性”即要充分发掘、发展、 发挥生命,是一种开发生命的策略,包括“因其材而笃”、“循序渐进" 等具体策略:“内省”与“慎独”策略即感悟生命的策略,主张重视 生命的自我体验性,发掘生命的自觉性;“好学”是一种激发生命的 策略,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力行”则是一种实践生命的策略。 《中庸》字里行间凸现着强烈的生命主体意识,呈现的是一套完 整的本土生命教育理论体系。本文经过深入发掘和系统研究,力图揭

文档评论(0)

liyb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