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中小企业“钱”题何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潮汕中小企业“钱”题何解? 解读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 本刊记者 陈穗芳 日前,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及广东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联合主办的广东民营经济发展形势报告会,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4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到目前为止,广东私营企业已突破110万户,个体工商户突破350万户,分列全国第二和第一。2011年,民间投资总量突破1万亿,同比增长37%。民营出口同比增长32%,民营经济税收增长27%。民营经济作为广东省最富活力的经济群体,在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与这些光彩的数据相对应的却是:民营经济贷款仍然困难,金融机构投向民营企业的贷款数额减少,民企国内贷款比重仅为12%,有1/5中小企业出现亏损。 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获得金融支持,必须“输血”,但“缺血”却一直困扰着民营中小企业,“钱”题难解已成“常态”。尤其是在中小企业聚集的潮汕地区,“贷款难”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且也加剧了当地实业的“空心化”,影响了潮汕地区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为此,本刊将就潮汕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信贷的现状、缘由进行探讨与解读,力争引起各方关注与重视,共谋解“钱”题之良方。 企业篇 据了解,在汕头,民营经济对汕头市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已超过60%(其中,中小企业“贡献”了90%以上的就业和七成的税收),但,只获得大约30%的金融支持。这个“特殊的百分比”,在潮汕其它地市也没有太大的差别。资金短缺已成为民营企业特别是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上规模、上层次的主要瓶颈。而贷款难,则是民营企业,尤其是潮汕地区民营企业多年的“心结”。 希望银行能与民企共担风险 何先生经营着一家生意红火的印刷企业,且信誉良好。最近,他打算购买一台先进的高速装订设备,急需一笔数百万元的贷款。于是,他在本地寻找能提供贷款的银行。终于,有一家银行答应贷款给他,但要求必须提供房产抵押。为此,何先生决定将自己的房产、车库都抵押给银行,而银行方面的回复是:放贷的额度大约只能是抵押物总值的七成,且只能买材料,无法直接购买设备。为了尽快获得贷款,何先生答应按银行的“规矩”办。然而,银行随后又通知何先生:在缴纳资产评估费、抵押登记费、公证费等相关“贷前费用”后,还要再为自己抵押的房产买保险。何先生想不通了:自己的房产全数抵押给银行,且只获房产总值七成的贷款,这已经是“贷前贬值”了,怎么还需要再购买“防不可抗力”的保险呢? 与之不同的是,在这之前,何先生有过一次向香港银行贷款的经历。当时,何先生也是急需贷款购设备,便通过朋友介绍,向一家香港银行提出贷款申请。那家香港银行接到何先生的贷款申请后,在没有要求提供任何抵押物的情况下,很快就派人到何先生的企业来做调查、评估,大约一个星期,何先生所需的近千万元贷款就到位了,使何先生得以在短时间里更新了设备,事业跃上了更高的发展台阶。 在本地银行申请贷款,何先生本意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希望贷款的利息能“贡献”给本地的银行,但,没想到其过程却令他很不愉快。说起之前放贷给他的香港银行,何先生颇为感慨,香港银行的服务与效率真是没得说,而最让他服气的是:香港银行在放贷过程中,操作规范,程序合理、“透明”,本着“赚大赔小”的原则,敢于替企业分担部分风险,且没有那么多杂七杂八的收费项目,体现了“规范中适度灵活”的经营特点。 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何先生十分感慨:十几年前,若没有民间融资,企业就无法生存;四年前,若没有香港银行提供的“免抵押贷款”,企业就没有今天的规模与发展。何先生很希望:本地银行能给本地的民营企业更多信心与关怀,尤其是在民企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也能与民企共担风险。毕竟,在本地大型规模工商企业数量不多的情况下,银行未来贷款业务还是要面对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 抵押贷款的方式能否更灵活 十多年来,黄先生一直致力于家具厂的发展,他几乎把赚到的每一分钱都投入到企业的“升级、升档”中。至今,一家人还住在十几年前的老房子里。 家具生产与销售有淡季、旺季之分。每到淡季,企业总会遇到资金周转的问题,那时,也是黄先生最操心“钱”的时候。说到“借钱”,黄先生第一想到的是亲戚、朋友,第二是民间借贷,第三才是本地银行。他的考虑是:向亲戚、朋友借钱,不用考虑利息,但,欠人情,能筹到的款额也很有限;民间借贷,其实就是“高利贷”,利息高,手续简便,放贷速度快,但,贷款期限不能太久,否则,“利滚利”受不了;能获得银行的贷款是最理想的,利息不高,也不用欠人情,但,前提是:必须用房产来抵押,待售的家具不能抵押贷款。十几年前的老房子,抵押分量明显“不足”,而且还只能“折贷”六成,远不能解企业缺钱之“渴”。于是,黄先生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