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法史》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法律制度.ppt
法律思想的变化 重民轻神; 宗法“礼治”思想开始衰落——“法治”思想开始萌芽; “折民惟刑”——重视“德化”,“以德服人”。 一、各诸侯国的变法与立法活动 魏国,李悝新政。 楚国,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法经:改刑为法,先列罪名,后定刑制,以罪统刑。 立法宗旨:“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玺印制度 俸禄制度 逾制 :官员违制僭越享用不应享用的器物服饰。 刑事法律 罪名增加 刑罚新变化: 死刑的执行方法有所增加; 出现了一些新刑种,用徒刑和罚金取代肉刑; 赎刑使用范围扩大; 迁刑仍在沿用,还出现了流刑。 司法制度 最高司法官,秦国叫廷尉、楚国叫廷理。 我国历史上延续至清末的由地方行政长官兼理司法的审判制度,起始于战国。 依法判案,公开司法。 编制户口 加强刑罚 明法重刑 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奖励生产 和告奸 奖励军功 承认土地私有,农民可开垦荒地 改法为律,扩充内容 1. 通过商鞅变法,建立了较完善的封建专制的行政机构,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 沉重打击了领主贵族,扶植了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 3. 改变了秦国的旧习陋俗,促进了秦国与中原地区人民心理上的平和。 历史影响 民事法律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得到法律上的确认。战国时期,土地已可以自由买卖。 矿业、盐业发展。 债通过契约的形式得到发展。 “同姓不婚”的限制受到冲击。 * * * * * * * * * * *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 春秋时期 法律制度 的变化 第二节 战国时期 法律制度 的变化 第一节 春秋时期法律制度的变化 一、春秋时期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二、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主要活动 (一)政治动荡,群雄争霸 “诸侯并列,王室独尊”——“诸侯力致,争相并” (二)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破坏 宗子世袭不得买卖的宗族土地所有制——个人私有可以买卖的家族土地所有制 (三)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四)礼崩乐坏 685 B.C. 齐国:相地而衰征、案田而税 654 B.C. 晋国:改田易制作爰田、作州兵 594 B.C. 鲁国:初税亩、作丘甲 、量入修赋 用田赋 528 B.C. 郑国:作封恤、作丘赋 “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 “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 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主要活动 (一)奴隶制刑法的基本特点 (二)各国 立法 (三)围绕成文法公布的争论焦点 (四)成文法公布的意义 残酷性 秘密性 郑国 晋国 1. 公元前536年, 郑国执政子产——《刑书》 2. 郑献公十三年 公元前501年 , 郑国执政驷颛“杀邓析(公元前545---前501年)而用其竹刑” 1. 晋文公四年(公元前633年),重耳在被庐检阅军队 “作被庐之法” 2. 赵盾(即赵宣子)为晋国执政时制定的《常法》。 3. “范武子之法” 4. 范宣子制定刑书, 并予以公布,将刑书铸之于鼎。 “临事制刑,不予设法” 的传统法律制度的存废 “贵贱不愆”的宗法 等级制度的存废 用什么法律 以“经纬其民” 围绕成文法公布的争论焦点 首先,成文法的公布冲 破了秘密法思想的束缚。 其次,成文法的公布打破了 “刑不上大夫”的传统,明确肯定 了法律限制贵族特权的重要作用。 成文法公布的意义 第二节 战国时期法律制度的变化 二、新兴地主阶级的立法原则 三、 法 经 四、 商鞅 变法 一、各诸侯国变法与立法活动 (一)缘法而治,事断于法 (二)刑无等级 (三)重刑轻罪 (四)布之于众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二、立法原则 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盗法》:侵犯财产 《贼法》:侵犯人身 《网法》:囚禁、审判 《捕法》:追捕盗贼 《杂法》:盗贼以外其他犯罪 《具法》:总则 加减刑 六禁 淫 狡 城 嬉 徙 金 淫乱 盗符、盗玺、议论国家法令 越城 博戏 群相居、私相聚众 受贿 杂律 1、锋芒主要指向人民 2、维护君主制 3、维护封建等级制 4、重刑轻罪 1、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开创了法典编纂的新体例。 2、维护和巩固了新建立的封建制度,确立了新的封建等级制度。 本 质 特 点 历 史 意 义 商鞅变法 (一)商鞅变法产生的前提条件 二 商鞅变法的基本内容 三 商鞅变法对秦的强盛所起的作用 四 商鞅变法深远的历史影响 1. 变法是在先进的生产力与落后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产生的。 2. 变法是在秦国求贤变法的情况下产生的。 3. 变法是在商鞅坚定的变法思想之下产生的。 2、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明法重刑。 1、改法为律,扩充内容 3、承认土地私有, 农民可以开垦荒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