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饮食习俗漫谈.doc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节饮食习俗漫谈

东林学习讲坛2007年第1讲 春节饮食风俗漫谈 主讲人:江南大学食品文化研究所 徐兴海 2007年2月22日 春节是个什么日子,春节是春天的节日,有个外国诗人说:“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么?”他所热切期待等待的就是这个春天。春节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腊梅花已经开了,很快就要春花烂漫,万紫千红总是春。三阳开泰,春节预示阳气涌动,万物复苏,春天带来了东风,东风化雨,春雨润物细无声。成语说“春风得意”,正是唐诗所描绘“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诗人的心情和大家是一样的,那就是春风拂面,那就是春意盎然,那就是春风满面。春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没有哪一个节日能够勾引得大家,不辞千辛万苦,不远万里,不顾旅途的劳顿,几乎是不顾一切的,回到家,团团圆圆。春节真好,可是它是怎么来的呢? 一、春节和年的来历 我这里用了两个概念,那就是“年”和“春节”,有人问:年不就是春节么,明明是一个概念,你为什么说是两个概念呢?确实的,现在的年和春节已经是一回事了,可是原先并不是一回事,年和春节直到1912年才合为一体,这就需要说明一下春节的来历。 年的来历 什么是年?有两种说法。先从文字上来解释。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里已有年字,这说明了年的古老,年的重要。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从字形就可以知道这个字所表达的意思。 此字为“年”,字形为人头顶谷物,表示收成。年,后来表示一年的时间。“受年”是甲骨文常见的成语,表示全年的谷物丰收。甲骨文中还有“求年”的记载,就是祈求好的收成,这就是后来“祈谷之祭”。说文:年,谷熟也。春秋中也有“大有年”句。是说“年”是凶恶怪兽,人们叫它“年”。每到腊月三十晚上便出来噬人。人们为了免遭伤害,就把肉食放在外面,等“年”出来食肉时,就穿上红衣服,点上火把,合力围攻它。等“年”逃走,人们就相互道喜。这样年复一年逐渐演变,每逢过年,人们就拜年,贴春联,放鞭炮。“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年‘是人们用来乞求丰收的日子。也就是说在远古的时候人们为了乞求丰收才过年年”成为计时单位,相传始于黄帝,采用的是“干支”法。到了夏商时期,采用了太阳历,它以月亮缺一周期为一月,不见月亮的那一天叫“朔”,朔就是初一;月圆的那一天叫“望”,望为十五。月的开始,就是从朔日的子夜算起。正月的日从子夜起,也是一年的开始,所以,元朔。这就是夏历记年。夏历是农历记法,是从汉武帝到清朝末年。我国古代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把过年改为“春节”是近的事。数千年来,我国虽多次改革历法,但一直采用农历。直到1912年初,孙中山宣布中国改用阳历,并决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1月1日。把阳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是在1949年9月27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的,同时,也把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春节其实从“立春”就开始了。今年的立春在2月4日是中国传统的“立春”节气。“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是重要的岁时节日。 “立”有开始之意,立春即为春季伊始。立春时节,中国气温开始回升,大地回春,一年的农事活动重又开始。 殷墟甲骨文中就有岁时记载。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立春”这一天要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后来,“迎春”仪式逐渐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 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使“立春”的民俗相当丰富。比如鞭打春牛的习俗在中国以农耕为主的地区曾长期流传。春牛是泥捏纸糊的,也叫“土牛”。鞭打春牛也称“打春”,不但有告别冬季抓紧春耕的寓意,还表现出古代先民的原始信仰。 此外,民间在立春之日还要喝春酒,吃春饼。北方一些地方还有“咬春”的习俗,即吃个生萝卜消食防病。 不光是汉族重视“立春”,白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也过这一岁时节日,并有自己的特殊民俗活动。在日本等其他亚洲国家,也有过“立春”的习俗。北方地区吃饺子的习俗,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生活甜蜜蜜,。 在中国古代,每年以哪一个月当第一个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在汉朝以前,每换一个朝代,就往往把月份的次序改一次。据说,商朝把夏朝规定的12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而周朝又把11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又把10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直到汉朝的汉武帝,才恢复夏朝的月份排列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这几代王朝更改了月份的次序,便把更改后的第一个月叫做“正月”。“正”就是改正的意思。在他们看来,既然他们作了皇帝,居了正位,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也得跟着他们“正”过来。 既然“正”是改正的意思,那么正月的“正”字,就应该读作“改正”的“正”字音,为什么人们却把它读作“长征”的“

文档评论(0)

bm5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