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一维非稳态传递过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文观看结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1 扩散系数的非稳态法测定 15 3.求解数学模型(续): 将上式代入式 20.1-10 中,得到?的表达式: 20.1-17 此式给出的?是xA0的隐函数,不便于计算。故通常反过来将xA0表达成?的显函数,计算出对应数值列表待查: 20.1-18 §20.1-1 扩散系数的非稳态法测定 16 4.计算过程参数: 在浓度分布函数式 20.1-16 的基础上可以计算液体的蒸发速率: 20.1-19 积分此式给出蒸发量与时间的关系: 20.1-20 根据式 20.1-20 可以从V、S和xA0的实验数据计算扩散系数DAB。 谢 谢 欣 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1 突然滑动的壁面附近的流动 组合变量法 23 5. 分析解算结果 1)问题 1 在时刻t 0 时,单位平板表面的阻力?s 的值趋于无穷大。 在实际情况下这是不可能发生的现象。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4.1-1 突然滑动的壁面附近的流动 组合变量法 24 问题 1 的答案 在我们的物理模型中,假定平板的速度在 t 0 时刻突然从0改变到v0,这意味着平板的加速度是无穷大,这显然是不真实的。在实际情况中,平板以一个有限的速率逐渐加速,其加速度的大小取决于传递给它的动量通量。 因此,以上所得到的壁面阻力表达式在接近 t 0 区间是无效的。 §4.1-1 突然滑动的壁面附近的流动 组合变量法 25 1)问题 2 余误差函数cerf x 的值从cerf 0 1到cerf ? 0连续变化。因此,我们的解——式 4.1-15 表明:当 t 0 时,在任何有限的y值处的流体速度vx值都不等于零。 这与实际情况相矛盾。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4.1-1 突然滑动的壁面附近的流动 组合变量法 26 在我们的物理模型中运用了牛顿粘性定律,而在牛顿粘性定律中我们只考虑了动量传递的量是速度梯度的函数,但并没有考虑动量从一个空间位置传递到另一个空间位置还需要时间。 问题 2 的答案 §4.1-1 突然滑动的壁面附近的流动 组合变量法 27 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广泛接受的约定是定义流体速度下降到壁面速度的1%,即vx 0.01v0处,的距离为流动区域的边界,记为? t ,称作动量渗透深度或流动边界层厚度。 §12C.5 太阳热量的渗透深度 渐近解方法 1 问题的描述: 在沙漠里,炽热的阳光可使正午时地面温度达到60℃。许多沙漠小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了钻到地下去躲避白天的高温。如果地表温度的变化可近似表达为余弦函数, 式中T0 60℃,T? 35℃,? 2?/24 h-1。而沙层的? 1515 kg/m3,k 0.389 W/m?k,Cp 800 J/kg?K,试问需要深入地下多少距离才能使最高环境温度不高于36℃。 §12C.5 太阳热量的渗透深度 渐近解方法 2 物理模型: 此问题是一个非稳态传热问题。假定地层最初是处于T的均匀温度状态,在受到周期性的地表温度影响后,地层温度将经历一个从均匀态到周期性波动的过渡过程。但当地层在周期性的温度边界条件下经历足够长时间后,初始条件的影响将越来越弱直至消失殆尽。温度场将趋近一种与边界温度同步波动的周期性稳定状态,即温度场波动的频率处处相同,但振幅与相位随深度发生变化,称之为强迫振荡状态。 §12C.5 太阳热量的渗透深度 渐近解方法 3 物理模型(续): 此问题的简化物理图像: 在一个半无穷空间中,边界温度按时间的余弦函数变化; 各向同性介质,物性为常数; 介质处于静止状态; 温度在平行于边界面的方向上一致不变; 边界温度周期性变化的时间足够长,介质初始温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介质温度处于强迫振荡状态。 §12C.5 太阳热量的渗透深度 渐近解方法 4 2. 数学模型: 选择右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因为该坐标系 1 利用了传热在x方向和 z方向的对称性,使温度场简化为仅沿y方向变化。 2 使边界条件简化为“ y 0 处,……”。 §12C.5 太阳热量的渗透深度 渐近解方法 5 2. 数学模型(续): 2 物理简化的数学描述: 1 根据物理模型 4 , 2 根据物理模型 2 ,能量方程可采用附录B中的(B.9-1 。 3 根据物理模型 3 , §12C.5 太阳热量的渗透深度 渐近解方法 6 2.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