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19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三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19讲)

初三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19讲) 第五册复习(三) 一、本讲教学内容 1.第五册课文重要作家及作品整理 2.虚词“于”、“乃”、“然”、“焉”的用法 3.文言文语段练习 具体内容 (一)本册课文重要作家及作品 1.孟子《孟子》二章 孟子,名轲,字舆,战国人,思想家,教育家。 2.陶渊明《饮酒》、《桃花源记》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人,诗人。 3.李白《行路难(其一)》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 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 5.白居易《观刈麦》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6.李贺《南园》 7.温庭筠《梦江南》 唐代诗人 8.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9.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10.欧阳修《醉翁亭记》 欧阳修,号醉翁,宋代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11.范仲淹《岳阳楼记》、《渔家傲》 范仲淹,宋代人,政治家,文学家 12.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13.方孝孺《越巫》 方孝孺,明代人。 14.龚自珍《已亥杂诗》 龚自珍,清代人,思想家,文学家。 15.吴教梓《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 吴敬梓,清代小说家。 16.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故乡》 鲁迅,原名周树人,思想家、文学家。 17.吴晗《谈骨气》 吴晗,历史学家。 18.吕淑湘《短文两篇》 吕淑湘,语言学家。 19.培根《论求知》 培根,英国人,哲学家。 20.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勤》 莫泊桑,法国人,小说家。 21.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欧·亨利,美国人,小说家。 (二)虚词“于”、“乃”、“然”、“焉”的用法 1.于 (1)介词,常放在动词谓语后面,引出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对象、原因等。 a 可译为“在”。 b 可译为“到”、“从”。 c 引出对象,可译为“自”、“对”、“给”、“从”等。 d 表比况,可译为“比”。 练习(解释下面句子中“于”的意思) (1)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管夷吾举于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冷光之乍出于匣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苛政猛于虎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 (1)连词,相当于“于是”、“就”、“才” (2)副词,译为“竟”、“竟然”、“却” (3)用于判断句式,相当于“是” 练习 (解释句中加点的“乃”字)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 (1)代词,可译为“这样”。 (2)连词,表转折,可译为“然而”、“但是”。 (3)可译为“对的”、“对”。 (4)跟在形容词后面,可译为“……的样子”。 练习(解释句中加点的“然”) (1)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 (2)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则何时而乐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吴广以为然____________________ 4.焉 (1)代词,相当于“之”,译为“他”、“它”等。 (2)语气助词,表示陈述或疑问的语气。 (3)兼词,相当于“于此”。 (4)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里”“怎么”。 练习(解释句中加点的“焉”) (1)夫子何命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焉置土石?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多人争奔走焉__________________ (4)以俟人观人风者得焉________________ (5)今其室十无二三焉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档评论(0)

bm5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