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出师表》比较阅读
《出师表》比较阅读
一 《出师表》VS《后出师表》
见《语文补充习题》
二 《出师表》VS《郗超荐贤》
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地名),又虎视淮阴(地名)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惟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④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⑤,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允许,许可)必能立勋。”元⑥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世说新语·识鉴》??????????注:①郗(xī)超:东晋时曾任参军,中书侍郎;谢玄,东晋名将。②苻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④桓宣武:东晋大臣桓温。宣武,谥号。⑤履屐:泛指鞋,这里代指平民百姓。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⑥元,大。
译文
郗超与谢玄不善。郗超与谢玄不友好。
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苻坚将要侵犯晋国,在像狼一样吞噬了梁歧之后,又像虎一样盯住了淮阴。
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当朝中讨论派谢玄向北讨伐的事,大臣中间很有不同的看法。
惟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只有郗超说:“这个人北伐一定成功。我曾和他同在桓温府做事,见他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即使是平民也得到适合他们的工作。
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由此推论,任用他一定能使他立功。”
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北伐大功告成,当时人们都感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推重他不因为个人爱憎而抹杀别人的优点。
1.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伐符坚的重任,依据是什么?
2.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内容对两人做出评价。
3. 本文以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淝水之战为背景,刻划了郗超??????????????????????? 的高大形象。(知人善任、公私分明、宽容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
4. 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
作者将郗超的一番通达的言论与“时人”对郗超的赞叹相结合,来表现刻画人物。
三 《出师表》VS《隆中对(一)》
(乙)时(当时)先主屯(屯兵,驻守)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委屈,招致引来)也。将军宜枉驾(委屈车马)顾之。”由是(因此)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通“伸”,伸张)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智谋方法)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认为)计将安(怎么)出?”
译文:
当时刘备在新野驻军。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十分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一条卧龙,您想见他吗?”刘备说:“你和他一起来。”徐庶说:“这个人只可以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委屈自己去拜访他。”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统治衰败了,奸臣董卓、曹操之流先后专权,皇上遭难出奔。我不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要想在天下伸张正义,但是缺乏智谋,因此失败,一直到今天。但是我的志向还不罢休,您看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时先主屯新野( 驻扎 )
(2)将军宜枉驾顾之( 应当,应该 )
(3)躬耕于南阳( 亲自 )
2.下列句中加点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项中“君”指代诸葛亮。)
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
3.翻译下列句子。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亲自耕种田地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
4.甲、乙两段文字叙述了同一件事,从中可提炼的成语是:三顾茅庐 ,但两文段内容各有侧重,请用一句话概括乙文大意。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
5.甲段中的哪句话与乙段中划线句相照应的?: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6.“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怎样的态度?表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态度
7(乙)段中,刘备的话有三层意思,请概括大意:
⑴概述形势,对“奸臣窃命”深表愤恨,对汉王朝命运表示深切关注
⑵申述自己的抱负和处境,表以兴复汉室、铲除奸恶为已任
⑶表明几次相访的诚挚心意。
8.有人阅读完《隆中对》后拟一上联,请你根据对《出师表》的阅读理解对出一下联。
上联:《隆中对》刘玄德问计;下联:《出师表》诸葛亮抒忠。(能用对仗并能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