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商山早行》江风诗韵
温庭筠(约812-870年),本名歧,字飞卿,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世居太原,是晚唐著名的诗人、词家。 在晚唐的诗人中,温庭筠声名鹊起,与李商隐齐名,史称“温李” ,都是唯美诗风的代表作家。 在晚唐的词家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和著名的韦庄齐名 ,人称“温韦”。他的词有自己艺术风格上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在词在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有着突出的贡献,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所以时人称为“温八叉”。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噹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早行”的典型情景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 * 日本汉诗家大沼厚《东台看花杂咏》云: 半 天 乔 木 已 空 枝, 矮 树 仍 能 弄 艳 姿。 气 魄 旋 消 华 彩 在, 晚 开 花 似 晚 唐 诗。 晚唐时期,战乱不断,政治腐败,社会阶级矛盾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在唐王朝趋于解体的历史背景下,晚唐的诗歌透露出萧瑟的氛围,晚唐诗坛笼罩着伤感悲凉的情绪。 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和对意境的刻画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盛唐、中唐和晚唐诗歌的创作特征。 了解风格 商山早行 温庭筠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古人评论一: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李东阳《怀麓堂诗话》) 羁旅行役诗 前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叠加各组典型意象,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品味意象 意象的叠加是指把几组意象串联起来,运用联想和想象,组成了一幅充满意味的画面,以此表现作者的情感。 古诗词中的意象叠加实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颔联意象的特点突出了一个早字,有人说“枳花明驿墙”这句话也突出了一个早字,请问是怎么表现的呢? “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总结羁旅行役诗中意象的特征:他乡之景,或者想像中的家乡之景,能引起思念之情的景物,如:大雁,月亮,柳等, 除了特定的意象之外,还有一些动作情节也能表现羁旅行役诗的特点:如雁南飞,登高,折柳等。 古人评价二:作诗贵于意在言外,必须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作者得以心,览者会以意,然后为至。如此诗歌“鸡声”一联,岂不见于言外乎?(明·徐用吾《精选唐诗分类评释绳尺》) 意境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用一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