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结构铜碳过饱和固溶体.pdfVIP

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结构铜碳过饱和固溶体.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结构铜碳过饱和固溶体

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结构铜碳过饱和固溶体1 1 1 1 2 刘学然 ,刘勇兵 ,曹占义,冉旭 1.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5 ) 2.长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 摘 要:铜粉和石墨粉的混合粉末在Ar 气下被机械合金化30h ,得到了Cu(C)过饱和固溶体。 通过SEM, TEM, XRD 和XPS 分析研究了机械合金化过程中Cu-4 wt.% C 粉末的形貌变化及 碳在铜中固溶度扩展问题。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初期Cu 粉和C 粉形成了层状复合粉末, 球磨24h 后,复合粉末形成了纳米结构的过饱和固溶体,4 wt.% C 原子固溶到Cu 中。机械 合金化得到的Cu(C)过饱和固溶体不是真实的固溶,而是一种亚固溶。 关键词:复合材料,过饱和固溶体,纳米结构材料,点阵常数 机械合金化(Mechanical alloying, MA)是一种非平衡态下的粉末固态合金化方法,近年 来,广泛用于合成各种稳态和亚稳态材料。如非晶合金、准晶、过饱和固溶体、金属间化合 物及纳米材料等[1-4] 。对于在平衡条件下固溶度很小或具有正混合热的互不固溶的体系,如 Cu-Cr, Cu-Nb, Cu-Fe, Cu-Ag等,通过机械合金化可以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其固溶度值提高几 [3] 十甚至上百倍。Eckert J等人 研究了Cu-Fe系的机械合金化过程,发现可以在整个成分范 围内实现原子级的互溶。由Cu-C二元平衡相图可知,碳在固态铜中几乎不固溶,即使在 2300 ℃时,溶解度也不超过0.1wt% 。但Saji S[5]和Yamane[6]等人采用不同的球磨工艺,在常 温下制备出Cu(C)过饱和固溶体,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法使碳在铜中的固溶度分别扩展到 5.88 wt% 和6.95 wt% 。Saji S[5]认为过饱和的C原子位于fcc-Cu的间隙位置,导致了Cu晶格 膨胀。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Cu(C)过饱和固溶体,研究MA过程中复 合粉末的形貌特征和晶体点阵常数的变化,并探讨了过饱和固溶体的形成机制和碳原子在其 中的存在形式。 1. 实验方法 原料为电解铜粉(纯度大于99.5%、粒度300 目)和人造石墨粉(纯度大于99.0%、粒 度500 目),按Cu-4wt%C 的比例混合粉末,使用自行研制的双罐多维摆动式高能球磨机进 行机械合金化。球磨介质材料为 GCr15 ,直径为 Φ9mm,球料比为 4 :1,球磨机转速为 470r/min 。为防止氧化和污染,球磨罐先抽真空,再充入氩气保护。球磨时间分别为8、16、 24 、30h 。 使用JSM-5600LV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Cu-4wt%C 粉末进行形貌分析,球磨后的 粉末采用超声波分散30min,然后用JSM-2000 EX 型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微观结构观 察,用 D/max-2500 型 X 射线衍射仪(XRD)进行物相分析和点阵常数确定,用 ESCA LAB MK Ⅱ型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Cu-4wt%C 粉末球磨后碳原子的结合键类型。 2. 实验结果和讨论 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粉末颗粒经历了反复的变形、冷焊和破碎过程,粉末的尺寸和形态将 不断发生变化。图 1 所示为Cu-4wt%C 粉末经不同时间球磨后的粉末颗粒形貌图。球磨 8h 后,铜粉和石墨粉形成了粒度约为5 μm 的扁平状复合颗粒。继续球磨,复合粉末不断受到 1 本课题得到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30183067)、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工学403035 )和吉 林大学‘985 工程’汽车工程科技创新平台的资助。 -1- 磨球的碰撞、挤压,局部微应变增加,产生加工硬化,使粉末逐渐断裂细化,球磨24h 后, 冷焊与断裂达到动态平衡,形成了粒度约为2μm 的不规则形状颗粒。

文档评论(0)

xingkongw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