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莹笔记中的文学思想.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莹笔记中的文学思想.pdf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 文莹笔记中的文学思想 张瑞君1 孙 健2 (1.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00;2.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文莹具有独到的文学鉴赏眼光,对于宋初诗文的论述精到,其文学创作论和风格论的探讨更是鞭 辟入里。文莹笔记《湘山野录》、《续录》和《玉壶清话》中包含着深厚的文学思想。他追求“清雅”、“风骨”,主 张在“唐人风格”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宋诗独特的风格。此外,其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的诗文、断句,对研究北 宋时期重要的文人和文学思想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文莹;《湘山野录》;《玉壶清话》;文学思想;风格论 中图分类号:1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29(2015)03—0091—08 文莹笔记内容颇丰,或论政治经济、军国大事,或述名公显宦、逸闻轶事,其价值正逐步引起研究者 的重视。目前对文莹笔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文献整理、错误订正、版本考证,以及对笔记个别条目的研 究等方面,以文学思想为专题研究,尚未有学者涉及。故笔者抛砖引玉,试论文莹笔记中的文学思想。 文莹笔记中的文学思想,在创作论方面表现为注重诗歌的意境美。《湘山野录》卷上“金陵赏心亭” 一条中评论了王琪描写“秦淮绝致”的诗歌:“千里秦淮在玉壶,江山清丽壮吴都。昔人已化辽天鹤,旧 画难寻《卧雪图》。冉冉流年去京国,萧萧华发老江湖。残蝉不会登临意,又噪西风入座隅”,文中说: “此诗与江山相表里,为贸画者之萧斧也。”江山如画的美景,与清绝秀丽的诗歌融为一体,相互映衬。 只有做到物境、情境和意境的和谐统一,才能臻得其境,境与情合,创造出优秀的诗歌,正如王国维《人 间词话》所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在风格论方面,文莹主张在“唐人风格”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从而形成宋诗独特的风格。 文莹对唐诗曾进行过深入研究,注意到了宋诗学习唐诗的现象。如《湘山野录》卷上载寇莱公诗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之句,文莹评价为“深入唐人风格”。《湘山野录》卷下也提到“皇祜间,馆中 诗笔石昌言(字杨休)最得唐人风格,余尝携秦访之”。 文莹指出作诗不应专事模仿唐人诗作,而应该在“学唐”的基础上“变唐”,另辟天地,方能自出新 意。《湘山野录》卷中记载: 宋九释诗惟惠崇师绝出,尝有“河分岗势断,春入烧痕青”之句,传诵都下,籍籍喧著。余缁遂 寂寥无闻,因忌之,乃厚诬其盗。闽僧文兆以诗嘲之,日:“河分岗势司空曙,春入烧痕刘长卿。不 是师兄偷古句,古人诗句犯师兄。” 收稿日期:2015—03—19 作者简介:张瑞君(1962一),男,太原学院、太原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 孙健(1990一),女,山西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代笔记中的文学思想”(10BZW046)阶段性成果。 ·91- 万方数据 诗僧慧崇的名句“河分岗势断,春人烧痕青”¨J14“在宋初风靡文坛,连许多士大夫都惊讶于其诗的 出色。然而,闽僧文兆后来发现慧崇的这两句诗是袭取了唐代诗人司空曙的“河分岗势”句和刘长卿 “春入烧痕”句,于是便写了一首诗嘲讽他:“河分岗势司空曙,春人烧痕刘长卿。不是师偷古人句,古人 诗句似师兄。”但是,文莹在这里明确指出,时人是因为嫉妒,才“厚诬其盗”。慧崇的诗句确实对唐人的 诗句有所化用,但能自出新意,仍不失为佳句。后人的品评也证明了这一点。方回《瀛奎律髓》卷四十 七以为“虽取前人二句合成此联,为人所诋,然善诗者能合二人之句为一联,亦可也,但不可全盗二句一 联者耳”。《带经堂诗话》卷二十《禅林类》日:“大抵‘九僧’诗规模大历十子,稍窘边幅,若‘河分岗势 断,春人烧痕青’,自是佳句;而轻薄子有司空曙、刘长卿之嘲,非笃论也。”平心而论,变化前人成句人诗 未尝不可,这种现象在古人诗集中并不鲜见。吴可《学诗》:“学诗浑似学参禅,竹榻蒲团不计年。直待 自家都了得,等

文档评论(0)

o25ju79u8h769h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