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的智慧——朱鸿散文论.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游走的智慧——朱鸿散文论.pdf

陈晓辉:游走的智慧——朱鸿散文论 平静地说:‘我准备明天早晨就走了!’她惊诧了一下,似乎这样的话唐突,冒昧,莫名其妙,而且难以应 答,所以她没有说什么,不知道怎么说。我接着平静地说:‘我的信也不用看了。你烧了它吧!’我便这 样完成了我的急转直下,甚至是堵死了我的路。”u儿嘞’朱鸿并没有详尽地交待他当时的心理纠葛,但这 反而形成了他文本中的留白和召唤结构,引发了读者的探究兴趣,而且使他的散文内敛淡定,含蓄蕴藉。 最后,朱鸿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散文语言。他的散文语言平和晓畅而不失优雅,洋溢着遮掩不住的 个人化气息。从前面的诸多引文中我们不难窥一斑而知全豹,因此,兹不赘述。对此,朱鸿有着清醒的 意识和自觉的追求。朱鸿在《散文的三个提升》一文中,曾经谈到散文艺术要产生质的飞跃,应该有三 个提升,其中第三个提升便是:“从通用话语向个性魅力提升。……不化古汉语语言,不提炼口头语言, 不超越现代汉语的范式语言,便往往流于通用语言,……很显然,要使散文有个性魅力,除了有独特的精 神之外,应该还有独特的语言,甚至一字一句都要强烈的个人化气息:虎的气息也行,狐的气息也行,惟 要避免非驴非马的气息。”[2](蹦3‘214’诚属经验之谈,也吻合于他的文本实际。 综上所述,灵魂的深度倾诉与思想的自由言说,取材的广泛,笔法的多变,在表达与隐藏之间的收放 自如,语言的独特化和个人化,所有这些成就了朱鸿散文的真诚、大气、智慧、洒脱,使之充盈着道义感和 个性魅力,弥散着艺术气息和不俗品味。 参考文献: [1]朱鸿.西楼红叶[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朱鸿.人生的爱与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3]朱鸿.夹缝中的历史[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4. [4]朱鸿.关中是中国的院子[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梁颖,女,陕西成阳人,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游走的智慧——朱鸿散文论 陈晓辉 (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中图分类号:1206.7文献标识码:A DOI:10.16152/j.cnki.xdxbsk.2015-04-019 逍遥“游”强调的是一种心灵自由与内心独立的生命气象,“游”刃有余则展示的是一种在夹缝中挥洒 诗情,展现自信的人生境界。如果说前者立足无尽的心灵空间,考验主体的胆魄和气势,致力于精神层面 的自我倾听,那么后者立足于不同力量之间的抗争、妥协所形成的同一空间,更需娴熟的实践技巧,不但表 征了道与技的合谋,而且体现了智者的艰辛与聪慧,更具现实意味。倘若以此综观当代陕西文坛,散文家 朱鸿不仅是一位擅长实践的“行走者、体察者和生活者”L1-(H’,更是一名善于游走于不同领地的智者。在 历史与地理、审美与现实、文艺与学术的交叉场域,他表征了自己的散文特色,体现出独特的智慧。 众所周知,在当代陕西文坛,对历史的辉煌叙述和沉痛衰I卓已成为小说家生命的一部分,陈忠实、贾平 凹、红柯、叶广芩、高建群等作家莫不如此。然在散文创作中,将历史抒写融人日常创作的当推朱鸿。朱鸿 万方数据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已创作诸多历史散文,形成其“关中系列散文”①。朱鸿自言:“胡适之先生当年宣示他是有历史癖的,后生 我似乎也有”旧“…。朱鸿之所以看重历史叙事,与传统的文以载道观念有关。朱鸿认为:“中国人富于强 烈的历史意识,它究竟可以培育一些理性,从而能够使人调整并摆正自己在宇宙之中的位置,知道何为敬 畏。”汪儿n’不难看出,朱鸿有浓重的忧患意识,相信从历史浮沉中能培养出主体的理性思维,从而反思自己 的身份,敬畏着生活。这种历史意识不仅符合意识形态的意图,也符合个体生命的愿景。 在历史叙述中,朱鸿以明君重臣的爱恨情仇和历史长河中的细枝末节,完成了对周秦汉唐兴衰荣辱 的宏大叙事,集结了作者对历史的主体沉思与情感批判。整体而言,朱鸿的散文常常互为表里,相互映 衬,以小见大,意深情长,颇似黄仁宇的叙事手法。在《天命与宗教》中,朱鸿对儒家的周公庙,道家的楼 观台,佛教的法门寺等个体宗教场所的叙述不仅展现了儒道释消长的长安宗教的演变史,也从另一侧面 展现了中国宗教的整体更替,而且深思了天命问题,认为

文档评论(0)

o25ju79u8h769h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