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王世贞对科举制度及王学末流的批判
文學新鑰 創刊號
2003 年 7 月,頁 1~27
南華大學文學系
由王世貞對科舉制度及王學末流的批判
論其復古主張的文化意義
卓福安
文藻外語學院應用華語文系助理教授
摘 要
王世貞的復古理論具有相當程度複雜性,並非「摹擬」兩個字可以簡單概括,
其中亦包含了重振世風及建立理想文化型態的思想。王世貞的詩文論特色在於勸
人多讀書,除了注重「師匠宜高」的原則外,亦提出「捃拾宜博」的主張。由於
帶有重振明代文學的需求,王世貞的復古主張必須取證於經典,因此其詩文論偏
向於回顧歷史,具有「智識主義」的精神。明代文學風氣的演變,與其取士之法
及王守仁「致良知」之學有密切的關係,在王世貞的著作中,有相當的篇幅批判
科舉制度及王學末流對社會風氣所帶來的不良影響。關於科舉方面:由於科舉制
度的弊端,造成明代的讀書人以獲取功名為目的,平日研讀除了考試之規定範圍
之外更無他書,造成眼界疏淺,即使中進士後亦缺乏廣博之學問。因此王世貞提
倡復古,具有以古文辭的廣博以對抗科舉制度所產生的淺狹不博的時代意義。關
於王學的末流方面:王世貞反對的是完全拋棄見聞之知,過度強調不學不慮,又
不注意生活細節的思想。王世貞與泰州學派諸子的主要相異之處,在於強調知識
學問的基礎對振奮世風的作用。由王世貞批判科舉弊端與王學末流的意見,可以
發現王世貞復古主張具有對文化進行復興與改革之目的。
關鍵字:王世貞、復古、科舉、王學、智識主義、文化改革
1
文學新鑰 創刊號
一、王世貞與其復古主張
明代文學的復古思潮,以前後七子主導文壇時達到最高峰,從弘治(公元1488
年至公元 1505年 )、正德(公元1506年至公元 1522年 )、嘉靖(公元1522年至
公元 1566年 )、隆慶(公元1567年至公元 1572年 ),直到萬曆二十二年((公元
1
1574年)百餘年間,文壇風氣籠罩在復古派的勢力之下。其中尤以後七子的王世
2
貞(公元 1526-1590年)主盟文壇時,聲勢最為顯赫 。
明代提倡復古的前後諸子之中,前七子除了徐禎即的《談藝錄》之外,李夢
陽及何景明兩個最主要的人物皆沒有專論詩文的著作,後七子領袖之一的李攀龍
論詩文的文字也不多,除了《滄溟先生集》中的題記序跋之外,僅有選本《古今
3
詩刪》呈顯其詩學觀點 。而王世貞著作繁富,除了八卷專門論述詩文見解的《藝
苑卮言》外,尚有大量的討論詩文創作的序跋書信收錄於《弇州山人四部稿》及
《弇州山人續稿》中,因此《四庫全書總目》卷二百七十二稱其文集之富是「後
七子不及,前七子亦不及」。由於王世貞著作數量繁多,歷來反復古主張者對二李
的批判雖比王世貞還要嚴厲,然而王世貞對明代文壇的影響也是持復古主張的其
他諸子所難以比擬的,錢謙益的《列朝詩集小傳.王尚書世貞》說他的影響力是
1 當然,以確切年份描繪文學活動的起始是相當困難的,萬曆二十二年作為復古思潮的斷限是以
後七子中最為老壽的吳國倫(公元 1524年至公元 1593年)的逝世年份為依據。以影響力而論,
自王世貞去世後,吳國倫繼承了王世貞的文壇盟主地位。由朱彝尊在《靜志居詩話》「吳國倫」條
(卷十三、頁390)說道 :「明卿在七子列,最為眉壽。元美即世之後,與汪伯玉、李本寧狎主齊
盟,王李既沒,海內不敢違言,劉子威、馮元成、屠緯真輩,相與附合之 。《甔甀》、《太涵》、《大
泌》等集,幾與《四部》爭富。」吳國倫卒後兩年(1595年 ),袁宏道作〈敘小修詩〉提出「獨
抒性靈,不拘格套」的主張,標誌著另一個詩文思想觀念的誕生 。(請參閱王運熙、顧易生主編,
袁震宇、劉明今著《中國文學批評通史.明代》頁 425)由此從文獻資料及年限上的比對可知,
當時公安派尚未形成足以和七子派抗衡的勢力,因此以暫定吳國倫逝世的年份為復古勢力之高峰
期。另外,簡錦松先生也以「洪武—天順 」、「成化—嘉靖中期 」、「嘉靖中期—萬曆中期 」、「萬曆
中期—明末」,「為明代文學研究之四階段」,請參閱簡錦松:《明代文學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