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O在我国上市公司“本土化”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OlSM009何亮 MBO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本土化”研究 MBO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本土化”研究 摘要 近年来,MBO大有西风东渐之势。作为调整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管理 效率的一种金融工具和手段,管理层收购曾被成功地运用到80一90年代欧美一 些公司改造重整案例中。在中国,绝大多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长期以来存在 “所有者缺位”现象,且企业经营管理层的创业和管理才能一直未能得到应有 的承认,MBO作为降低企业代理成本、调整企业产权结构的有效工具,对于我 国国有上市公司长效激励机制的完善和国有经济成份从竞争性领域的战略退 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股权设置分割的严重缺陷以及由此带来的诸 如“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容易使上市公司的MBO为某些内部 人士所利用,成为其不公正地再分配全体股东共有财富、牟取私利的幌子。MBO 作为成熟金融市场惯常运用的金融手段,如不加具体分析地在我国上市公司身 上照搬套用,食“洋”不化,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金融风险,并不利于社会 公正目标的实现。所以,MBO面临着如何契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的严肃课题。 本文试图从介绍MBO的来由及一般原理入手,阐述其对于我国国有企业尤 其是国有上市公司在降低代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方面的积极意义,再通过与 成熟市场MBO的逐项比较,找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MBO存在的弊端,进一步分 析我国上市公司MBO产生诸多弊端的原因,并相应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激励机制 股权分割 MBO弊端政策建议 OISM009何亮 MBO在我罾上市公司的“本±化”研究 Abstract of method Inrecent a financial years,as adjustingcorporate and MBOhadbeen efficiency, governanceimprovingmanagement of successful atsome introducedintoCHINAbecauseits appllance in 1990s.In USA 1980s casesinGBand and corporatereengineering of existenceof“owner’sabsence’’in fact。asaresult long—term mostofChinesestate—ownedlisted aswellasthe public companies insufficient ofthe skilldevoted by recognitionventure&management these introduction

文档评论(0)

llllss9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