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教学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赤壁赋教学案

《后赤壁赋》教学案 主备人:陈岩红 2010-5-14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 2、从写景状物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明确学习目标及学习重点: 三、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写下了《后赤壁赋》。? 四、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临皋(gāo) 黄泥之坂(bǎn) 松江之鲈(lú) 巉(chán)岩 蒙茸(róng) 虬(qiú)龙 栖鹘(qī hú) 冯(píng)夷 悄(qiǎo)然 缟(gǎo)衣 戛(jiá)然长鸣 羽衣翩跹(piān xiān) 揖(yī)予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过黄泥之坂 过:走过。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既:已经。 脱:脱落、凋零。 行歌相答 行歌:边走边吟唱。 今者薄暮 薄:迫近,接近。 顾安所得酒乎 安所:哪里,什么地方。 归而谋诸妇 诸:兼词,之于。 以待子不时之须 不时:随时。 曾日月之几何 曾:曾经。 予乃摄衣而上 乃:于是,就。 披蒙茸 披:分开。 攀栖鹘之危巢 危:高。 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听其所止而休焉 听:听凭。 适有孤鹤 适:恰好,刚好。 开户视之 户:门。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以待子不时之须 须 同 需 , 需要 。 反而登舟 反 同 返 , 返回 。 予亦惊悟 悟 同 寤 , 醒来 。 4、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的用法并解释: 步自雪堂 名词活用为动词,步行。 顾而乐之 意动用法,以……为乐。 予乃摄衣而上 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 履巉岩 名词活用为动词,登上。 横江东来 名词活用为状语,从东边, 掠予舟而西也 名词活用为动词,向西飞。 羽衣翩跹 名词活用为状语,穿着羽衣。 5、解释下列句中“顾”的含义: 顾而乐之 看 道士顾笑 回头看 顾安所得酒乎 只是,不过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探问,拜访 大行不顾细谨 考虑 念父母,顾妻子 顾惜,顾念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反而,难道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完成“诱思导学”: 1、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说说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表现作者由美好景象而产生的快乐。“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由美景引起了复游赤壁的兴怀,表达有美景无美酒的遗憾。“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状景写情,借冬景写出内心凄凉。“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表现作者由阴森险恶之景色而感到的悲恐。“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写对超脱物象的欣羡。“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表现内心的虚无无着。 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A不只是泛舟

文档评论(0)

wh904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