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中国牡丹历史起源及分类的探讨
静观花木网
静观花木网 HYPERLINK 立足重庆,辐射全国的花木信息与电子商务的综合交流平台 无限商机尽在静观花木网
关于中国牡丹历史起源及分类的探讨
一、牡丹的起源
牡丹“原籍”陕西,生于山野之中,最初以药用植物记载于汉魏的《神农本草经》,又名鹿韭、鼠姑。生于巴郡及汉中,有除症结、去瘀血的疗效。从甘肃武威县的柏树乡发掘的东汉古墓出土的医简中,有把牡丹治疗“血瘀病”的记载,可以佐证。
据《图经》记载:“牡丹生于巴郡及汉中,今丹、延、青、越、滁、和州山中皆有之,花有黄、紫、红、白诸色,此当是山牡丹。牡丹又名木芍药,近世人多贵重,圃人欲其花之诡异,皆秋冬移植,培以粪土,至春盛开,其状百变。故其根性殊失本真,药中不可用,其品绝无力也”。由此可知,牡丹原生产地以西北为主,黄河流域、江淮地区亦宜生长。药用以野生种根部为佳,栽培种具观赏价值,而药用则效力差矣。
据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记述:“牡丹西出丹州(今陕西宜川一带)、延州(今陕西延安一带)、东出青州(今山东、河北东南、江苏东北地区)、南亦出越州(今浙江绍兴一带),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
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牡丹惟取红、白单瓣者人药,其千叶异品(重瓣者),皆人巧所毓,气味不纯,不可用”。“花谱载丹州、延州以西,及褒斜道中最多,与荆棘无异,土人取以为薪,其根入药,尤妙”。
从上述文献资料的考证,牡丹产地较广,分布于陕西、云南、甘肃、四川、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浙江等地山中,至今那里仍然有牡丹野生种的自然生长。但以我国西北地区陕西为其野生种的主要原产地。土人取以为薪,可见其野生之多,也是药用主要资源。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约在南北朝时代,南朝谢灵运云:“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太平御览》)。唐代刘禹锡《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他的著作《动植物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中提到“牡丹在中国已栽培了1400年”,以此推算中国牡丹的栽培历史已有1550余年。
牡丹初无名,依芍药得名,故初称“木芍药”(《通志记》);《本草记》云:“以其花似芍药,而其干似木也”。又据《本草纲目》载:“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此外还有鹿韭、鼠姑(《本草经》)、白术(《广雅》)、洛阳花、国色天香(《广群芳谱》)以及花王等名称。
南北朝以来,为牡丹撰记、志谱的不乏其人,著名的有宋代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周师厚《洛阳牡丹记》、丘璿《牡丹荣辱记》、张邦基《陈州牡丹记》、沈括《牡丹记》十卷、南宋陆游《天彭牡丹谱》、明代薛凤翔《亳州牡丹史》、清代余鹏年《曹州牡丹谱》等。此外,古代本草、花木专著记载牡丹的有:汉魏吴谱的《本草经》、唐代刘禹锡的《嘉话录》、宋代李昉《太平御览》、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王象晋的《群芳谱》、文震享的《长物志》、清代陈淏子的《花镜》等。现代牡丹著作有赵世学《新增曹州牡丹谱》(1911年)、喻衡的《菏泽牡丹》(1980年)。
牡丹的观赏栽培在隋唐时代开始繁盛起来,进入宫苑。到唐开元中,牡丹盛于长安,花色品种增多,出现“双头牡丹”、“重台牡丹”和“千叶牡丹”等奇异品种。北宋时洛阳牡丹盛极一时,满城扎根,誉扬天下。李格非在《洛阳名园记》中“天王院花园子”写道:“洛中花甚多种,而独名牡丹曰“花”;凡园皆植牡丹,而独名此曰“花园子”,盖无他池亭,独有牡丹数十万本。……至花时,城中仕女绝烟火游之。姚黄、魏花,一枝千钱”。南宋时,四川天彭栽培的牡丹为蜀中第一,陆游《天彭牡丹谱》记述花品近百种。到了明代,牡丹的栽培中心又转移到安徽亳州,1617年薛凤翔著《亳州牡丹史》一书,记述牡丹达150余品种之多。此后,山东曹州(今菏泽县)牡丹又取亳州而代之,乾隆年间学者余鹏年曾写有《曹州牡丹谱》一书。至今洛阳与曹州仍为我国牡丹两大中心产地。在明、清黄河流域中下游牡丹栽培盛行时,甘肃兰州、临夏、临洮等地牡丹栽培事业也迅速发展,形成当地固有的紫斑牡丹品种群。此外,安徽铜陵的凤凰山、南陵丫山、繁昌、宁国及浙江绍兴等地的南方牡丹也有大量栽培,以铜陵丹皮用作药材最为著名。安徽巢湖银屏山仙人洞上有株白牡丹,单瓣花,枝叶扶疏,奇妙动人,每年谷雨季节,牡丹花开,游人络绎不绝。据专家鉴定系南方牡丹的野生种。
二、牡丹的分类
我国牡丹栽培历史悠久,其品种类型和花色、花形丰富多采。据资料统计,我国唐代宫苑栽培约20余种,宋代品种增至100多种,明代有300多种,清代曹州牡丹兴起,在过去品种繁殖的基础上,增加到380余种。现代栽培育种技术先进,牡丹品种已达500余种。
过去牡丹品种的分类均为人为分类法,方法甚多,或按花色分,或按花形分,或按花期分,或按用途分。我国传统习惯,以花色分者为多。《曹州牡丹谱》按花色不同,分为黄、青、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65课件.pptx VIP
- 2025年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建筑工地基孔肯雅热防控和应急方案.docx VIP
- 第3章 知觉和模式识别.ppt VIP
- 公开课饮酒其五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pptx VIP
- 第二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设计 2025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df
- 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吊装方案.doc VIP
- 中医操作评分标准.pdf VIP
- 5.1 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 课件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VIP
- 农广校说课大赛.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