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沁园春·长沙》有感
沁园春·长沙
一、我的阅读感受
《沁园春·长沙》是我高中时期学习过一篇文章。作者是伟大领袖毛泽东,这首词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回忆当时的学习过程,只是为学习而学习 ,未能更深刻的体味文章的深刻。如今,随着知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再重读这首词时,内心别有一番滋味,感触颇深。
教学实践使我有机会能够深入剖析这首词,唤起了学生时代的记忆,当时与伙伴们一起为梦想挥洒汗水,奋力前行的画面历历在目,恍如昨日。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的深情,感动到我,这份感动使我仰视、崇敬。
这首词创作于1925年,正值农民运动高涨,国共统一战线确立,革命运动蓬勃发展。青年作者是队伍中的一位领袖,为祖国人民操劳奔波着。这一年的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忆起了往昔。这首长沙即是作者心境的记录。
全词共115个字,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则是题目。开篇以短短的12字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作者在寒秋时节独立于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流水。每每读于此,总是不禁瑟瑟发抖。
接着,词的上阕描写了许多的意象,寒秋、霜天、万山、湘江、飞鹰、游鱼等,结合“万、遍、漫、争、翔、击”等具有表现力的词语,一幅生机盎然、壮阔浑美的秋景图画真实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冷寂悲空的秋色中似乎一股生命即将要爆发,作者面对此情此景,不由向苍茫质问:“谁主沉浮?”
重游故地,此时的作者的心境已大不同了,初次游玩时的意气风发、少年稚气如今已蜕变为为祖国献身的坚定,但是当年的豪情壮志如今想起依旧振奋,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粪土万户侯······岁月已逝,报国的热情却从未消失。更加坚定了前进的脚步,“当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综观这首词,语言精妙,文字与情感高度融合,“使情成体,化景物为情思,触发人心”。萧瑟沉郁的秋景同激昂高扬的志向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作者人格的高尚、精神的伟大。作者在少年时代既已立志报国,到青年真正投身革命队伍,并走在斗争的前方,这是对伟大理想的实践,对理想的遵守。
而今,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物质精神极大丰富,却缺乏信仰,没有理想,没有对精神理想的追求,深陷在财富、地位、权力的泥淖中。忽视了生活,无视了身边的美,错过了最简单的幸福。我们为什么出发,要到哪里去?没有人会关心这个问题。安逸的生活并没有给予我们安全感,于是欲望趁虚而入,我们变得更浮躁,因为我们想要更多更多······到头来,我们只是看到了岁月留下的足迹,因为,我们老了。
生活在动乱时代的先辈们,感恩时间,给他们机会去实现梦,持守着红色的信仰,用生命去奋斗,拯救任命、报效祖国,时刻警醒。这种忧患意识促动着他们更加努力,而这种种都可以在这首词中读出。当时的艰难条件并没有阻断希望。
希望,只要在心中,就也会出现在任何地方。不要忘记苦难的日子,不要忘记失败。生活在这样年代的我们可能无法去亲身感受那个年代的动荡,但是我们仍面临着挑战,这个挑战更艰巨,是对精神的考验。“物物不物于物”,时刻保持一颗寡淡的心灵,寻找到一片静土,做生活真正的主人,让梦想勇敢的飞。
二、现有的研究成果
(一)中文学科研究领域
[1] 高云伟 南北呼应 志向高远——由两首《沁园春》解析毛泽东的心路历程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独立·自由·奋进——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的意境 盐城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钱玺仰意识形态对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英译影响研究“人生如梦”与“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念奴娇·赤壁怀古》比较谈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两宋长调《沁园春》审美略探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毛泽东诗词翻译的及物性选择与意识形态建构——《沁园春·长沙》的译本分析孙志祥; 卢炜; 孙楠《沁园春·长沙》的生态视角分析 美与时代(上)《沁园春·长沙》不是现代诗语文月刊毛泽东诗词翻译的及物性选择与意识形态建构《沁园春·长沙》的译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10] 李崇月 意识形态与翻译以《沁园春·长沙》的翻译为例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2010 高一然 浅论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的艺术魅力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02)
(二)语文教育研究领域
[1]本刊编辑部.《沁园春·长沙》,妙用语言的典范[J].作文周刊(高一版)2013(25)
[2]本刊编辑部. 《沁园春·长沙》的情景交融艺术[J].作文周刊(高一版)2013(25)
[3]王君.浅析《沁园春·长沙》的意与象[J].语文天地.2013(05)
[4]成平平.《沁园春·长沙》对比手法的赏析[J].文学教育(下).2013(03)
[5] 张凤琴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书育人2012
[6] 刘艳芝 浅谈《沁园春·长沙》的教学解读重点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3 王安逸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语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