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教案3(故乡的榕树)
《 语文》教案
授课教师: 张同花
教 研 室: 服装教研室
系 部: 纺织系
课题 故乡的榕树 课型 复习 课时 2 时间 2014.9.22 节次 节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品味文章语言的特点:(情韵悠长、描写细腻) 知识目标 理解文章选材特点:(榕树多、奇) 能力目标 理解文章组材特点:(物→事→情)?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领悟本文以榕树为眼前景与思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并以此联想到诸多琐细平凡的故乡生活的 掠影,来表达自己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乡之愁。 教学难点 体味本文“寄情于物”的写法并借鉴之。 教学方法 讲述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选择适当的教法和练习。 板书设计 故乡的榕树
香港住所榕树—— 眼前
1.基本思路 大陆故乡榕树——回忆 榕树是回忆的引发物
香港住所榕树—— 眼前
2. 语言特点:
①诗一般的语言;
②多样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等。 教学反思
教学程序 时间 教学内容 方法手段 作业讲评
授课重点
巩固练习
小结
布置作业 5
5
40
30
8
4
1.对上次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
导语
《乡愁》(台湾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边,母亲在那边。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现在啊,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边,大陆在那边。
——以此为为导入的切点,让同学们回答诗歌的主旨(思乡之情)导入课文。
二.授课内容:
1、作者介绍:
黄河浪,原名黄世连,1941年3月27日生于福建省长乐县。1975年9月赴港定居,从事绘画工作,坚持业余文学创作。主要文学作品:诗集:《海外浪花》《大地诗情》小说:《失落的珍珠》 《大乡里进医院》 《香港式的烦恼》散文:《故乡的榕树》、《两代人》1979年,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荣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
2.请学生速度课文,扫除PPT所展示的字词并注音、释义。
袅袅(niǎo):文中用来形容微风; 汲(jí)水:从下往上打水。
兀(wù)立:直立;兀,高耸突出的样子。
汩汩(gǔ):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
苍虬(qiú):像龙一样盘曲的青色枝条;
虔(qián)诚:恭敬而有诚意;虔,恭敬;
战战兢兢(jīng):形容害怕而小心的样子;
黝(yōu)黑:黑黑的习习:形容风轻轻地吹;
粗犷(guǎng):①粗野,粗鲁②粗豪,豪放。本文是第二个意思; 庇(bì)护:袒护,保护。 恬(tián)静:安静。 温馨:温暖馨香;
安然无恙(yàng):形容平安无事,没有受到什么损害;
3.文本赏析: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从文章前后缩写诗情的空间和时间关系来看,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可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大意是什么?
(学生用5分钟时间自己速读课文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
学生回答:(每组一位学生作答)
教师明确:
香港住所榕树 眼前
基本思路 大陆故乡榕树 回忆 榕树是回忆的引发物
香港住所榕树 眼前
第一部分:(1-3)由眼前住所附近的景物,引出对从前故乡的榕树的怀念。
第二部分:(4-10)围绕从前故乡的榕树,描述有关的人和事。
第三部分:(11-13)围绕从前故乡的榕树,描述有关的人和事。
(2)研读第二部分内容。请同学们先齐声朗读第二部分,把这部分的内容分成四层,并概括各层意思。
第一层次(第4段):写故乡榕树四周的景色。
第二层(第5、6段):具体细致地刻画榕树。
第三层(第7—9段):写有关榕树的人和事。
第四层(第10段):写自己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夏夜。
(3).合作交流: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本文的写作手法及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教师明确:(1)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是:“情以物兴,寄情于物”。即由眼前景回忆起家乡的榕树然后抒发故乡情。
(2)语言特点:
①诗一般的语言;
如第四段:“我怀念……我怀念……”;又如第十段:写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画面、有音响、有动作、有感情。
②多样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等。
训练巩固:
1.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4分)
答:①父母亲族的爱②家乡的山水草木③悲欢离合的家史④邻里乡情
2.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4分)
答:①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去闯世界。②多数人是沉重的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