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农村本土资源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docVIP

发掘农村本土资源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掘农村本土资源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doc

发掘农村本土资源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特别注重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结合,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成为语文课程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也是对语文教师的挑战,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课程资源相对缺乏,开展综合性学习有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农村小学同样可以把综合性学习开展得有声有色。 一.立足农村生活,开发特有资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由4篇课文《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和“语文园地”组成,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第1篇课文后提出综合性学习的任务,第3篇课文后设有综合性学习提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围绕这一活动展开。单元中的“课文”为综合性学习起到了引路导航的作用,“口语交际”和“展示台”是学生交流汇报综合性学习成果的平台,“习作”是综合性学习的小结,综合性学习贯穿于整个单元学习的始终。 人教版实验教材与传统语文教材一大区别是,实验教材中不仅有精美的选文,还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如课文中的插图、单元导语,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敦煌莫高窟精美绝伦的壁画、金壁辉煌的古建筑故宫、雄伟壮观的秦始皇兵马俑作背景,就像是一把把钥匙,为我们开展综合性学习打开了思维的大门。但是故宫、长城等对我们农村的小学生却很陌生,大多数只能从电视中、书本上、网络里去了解,不能与他们近距离接触,只能叹为观止,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怎么办?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就结合农村生活的实际,开发本地特有的课程资源。如,学习《孔子拜师》一课,在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名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家乡的文化名人,如状元施肩吾(分水五云山)、进士徐凝(分水柏山)、范蠡(分水蠡湖)……学习《赵州桥》一课,在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后,让学生寻找家乡的古桥,如铁索桥(蠡湖)、古老的石拱桥(儒桥)等,引导学生去各式各样的桥上走一走、看一看,拍拍照片、画画图画、说说桥的构造、异同、功能,自己设计一座桥,推荐他们看一本书《桐庐桥韵》,了解所在地桐庐的桥,分水的桥。学习《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结合桐庐是有名剪纸之乡的特点,带领学生去认识剪纸名人—-谢玉霞,参观“十大神剪”作品,欣赏名剪“阳春桐庐”等。生活中资源的开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二.立足农村学校,开发特色资源。 通过本土化课程资源开发,我们发现了许多特有的综合性学习资源:分水的桥文化、分水的历史名人、桐庐的剪纸、桐庐的茶文化……还有哪些学生感兴趣的资源呢?学生是综合性学习的主人,只有根据学生的经验、兴趣选择课程资源,学生才有学习兴趣,才会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经过调查问卷,我们把目光投向了民乐。 老分水县的城隍庙一带是最热闹的地方,那里以前总是锣鼓喧天,好戏连台。随着时光流逝,戏台拆了,戏班子散了,可是分水人对民乐的爱好并没有随着一起消逝,街头巷尾,茶余饭后时常会看到老人们微闭着双眼,自得其乐地拉着二胡,悠扬的乐曲声随风飘荡,飘到每个人的心里。不少孩子也爱上了这美妙的音乐,哀怨的二胡,清脆的笛子,琵琶、古筝声……慢慢地流进了孩子的心里。1997年以来,学校先后投入近十万元购买了一批二胡、扬琴、古筝、笛子、鼓、笙等乐器,并聘任专业教师,长期进行训练。近十年来,学校民乐队多次在省、市、县中小学文艺汇演和民乐比赛中荣获大奖,为学校争光添彩。 民乐已经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是我们开展综合性学习的一大宝藏。于是,我们开展了以民乐为载体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了“产生主题——扩展主题——确定主题——开展活动——整理资料——成果展示”学习过程。同时,我们也知道,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应该是综合的、基础的、实践的、可持续发展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时时处处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的,主要活动策略有以下几个。 1.调查-搜集资料自由分组—商讨活动内容—筛选、确定调查主题—分组活动—整理资料 学生通过在学校宣传栏前观摩,在音乐老师处了解,到网上、书籍中查找了解了不少关于民乐的资料,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归纳和整理。在这过程中孩子们认识了“竽”这种乐器,也了解了“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认识了“古琴”,也听闻了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千年佳话。在整理资料时,孩子们学会用表格和文字来罗列我们学校所取得的卓越成绩,用图片和文字来介绍

文档评论(0)

克拉钻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