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动离职这一概念最早见于1983年6月11日起实行的劳动人事部
自动离职这一概念最早见于1983年6月11日起实行的劳动人事部、国家经济委员会《关于企业职工要求“停薪留职”问题的通知》。其第二条规定:凡是企业不需要的富余职工,可以允许“停薪留职”。凡是企业生产和工作需要而本人要求“停薪留职”的职工,要做好思想工作,使他们安心于现任的工作。对于未经批准而擅自离职的职工,按自动离职处理。 其第六条规定:……; “停薪留职”期满后的一个月以内,本人既未要求回原单位工作,又未办理辞职手续的,原单位有权按自动离职处理。
1993年8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第一项规定: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下列劳动争议: 一 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第五条问:《条例》第二条第(三)项规定的“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具体包括哪些内容?答:“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包括执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但对自动离职的概念及其与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关系没有作进一步的明确。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自动离职与旷工除名如何界定的复函》劳办发[1994]48号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第(一)项中的“自动离职”是指职工擅自离职的行为。同时第三条规定:《关于企业职工要求“停薪留职”问题的通知》(劳人计[1983]61号)第二条、条六条中规定的职工要求停薪留职,未经企业批准而擅自离职的,或停薪留职期满后一个月内既未要求回原单位工作,又未办理辞职手续的,企业对其按自动离职处理,是指企业应依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有关规定,对其作出除名处理。为此,因自动离职处理发生的争议应按除名争议处理。
笔者认为原劳动部办公厅的复函混淆了自动离职与除名的概念,它们是解除劳动合同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一、 实施的主体不同。
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青岛市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三条规定:本条例适用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下列劳动争议:(一)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劳动者和劳动者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有关解释认为,自动离职是劳动者根据用人单位和自己的情况自行离职,而强行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发生的意志基础是劳动者的单方意愿,并未得到用人单位的同意。[1]
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有关解释认为,所谓离职是指劳动者根据本人意愿,自动解除与所在单位的劳动关系的行为。[2]
由此可以看出,作出自动离职意思表示的是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实施者也是劳动者。
而除名的概念见于1982年4月10日起实施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现已废止),其第十八条规定:职工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5天,或者1年以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30天的,企业有权除名。明显看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实施者是用人单位。
二、 举证责任不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也就是说,一旦发生除名争议,应由用人单位对除名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及程序合法负举证责任,否则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而对于劳动者自动离职,是基于劳动者的意愿,以其行为表明劳动合同的强制性解除,一旦发生自动离职争议,劳动者应当对其没有离职或离职的合法性负举证责任。用人单位在劳动者符合自动离职的要件时,及时在《解除劳动合同报告书》上作出说明,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转移手续。但用人单位的说明,不应视为一个决定,而是客观状态的描述,不负举证责任。
三、 承担责任的方式不同
自动离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见原劳动部1995年5月10日发布施行的《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其第四条规定: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下列损失:(一)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二)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三)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四)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山东省劳动厅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鲁劳发(1998)147号文规定:“用人单位对自动离职的职工,在没有作出处理决定前提出申诉要求职工赔偿的,仲裁委员会在裁决职工赔偿的同时,明确终止双方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在职工作出的开除、辞退、自动离职决定后再提出赔偿要求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按此意思,如果用人单位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京剧的服装课件.ppt VIP
- 保证供货周期的组织方案和人力资源安排.doc VIP
- 乌有先生历险记(原文,练习,注释,翻译)解读.doc
- 红色经典故事PPT课件.pptx VIP
- (人教版2024)生物七上2.2.1 无脊椎动物(新教材).pptx
- 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理论与实践期末试卷.doc VIP
- 2023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数据结构与算法》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docx VIP
-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综合素养测评数学试题(原卷版).docx
- 数据结构(用面向对象方法与C++语言描述)第二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