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co加氢制c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 绪论
能源问题是近年柬全球普遍关心的焦点之一。它不仅关系到~个国家的
经济发展,也关系到整个人类的持续发展。截至2004年1月1日,全球石油
探明储量约1734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约为172万亿立方米Ⅲ。BP公司最
新报道【2】,全球能源需求量正在增长,石油总储量可供全球消耗42年,天然
气总储量也只可供全球消耗60年。自然资源不断消耗,石油危机只益加重,
开发新的能源体系已经变得十分迫切。美国、法国、德国、FI本、意大利、
丹麦等国都把这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我国情况较为特殊,煤
炭资源丰富,截至2002年,我国已探明可直接开采的煤炭储量为1886亿吨
p】,按人均年消费煤炭1.45吨,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在我国消费的一次性
能源中,煤炭约大于70%而且,在相当时期内这种能源结构不会发生大的变
化。从资源有效利用角度看,把煤直接或间接转化成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研
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尽管石油在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
是其自然储量及其开发速度来看,未来能源“以煤代油”的总趋势是可以预料
的。
cl化学的研究为开发新能源新体系展示了广阔的前景,研究煤和天然气
的应用和转化对于优化能源结构和资源的优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基本
原料,c0和H2(又称为合成气)来源途径较广泛,原则上讲,任何含碳的
资源都可用于制造合成气。在工业上。制造合成气的很多工艺和技术也比较
成熟,如煤的气化技术,天然气、石油的氧化转化技术等。由CO加氢合成
化学品和燃料技术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体系。
CO加氢合成低碳醇是Cl化学的重要分支,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意义的
研究课题。低碳醇主要包括Cl~C5醇,经分离后,可以得到甲、乙、丙、丁、
戊醇等。这类低碳醇除了可以用作溶剂和酯化试剂外,还可以用作化工原料,
2 cO加氢制备c2禽氧化台物铑基催化剂的结构效麻
汽油助溶剂及直接液体燃料和代油品。
合成气在不同的催化剂上可以合成不同的目标产物,如Fe、co等费托
合成催化剂,主要是合成烃类化合物,早在1923年,就由Fisher和nopsch|4
成功从合成气合成,基于陔反应,许多工业化的工厂也出现,目前,世界上
最大的从煤生产合成油的企业在南非的Sasol公司。
除了烃类以外,cO加氢还可以得到许多其他的有机化合物,如甲醇、
乙醇、乙醛等。其中,只有甲醇的生产实现了工业化。自从1975年联合碳化
物公司的wilson等例首次报道了在负载型铑催化和上可以从合成气(c0+H2)
生产乙醇、乙醛等C2含氧化合物以来,合成气制含氧化合物在全球又掀起了
新的高潮。日本【6】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对合成气制备C2含氧化合物进行了
完整而体系的研究,对催化剂的筛选及基本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
究。九十年代,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针对贵金属铑的担载量及催化剂助剂进
行了大量的筛选工作,丌发了一系列低铑载量高活性及高选择性的催化剂,
同时完成了30吨/年规模中试。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cO加氢制备含氧化
合物的工业化仍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许多研究者在开发新的催化剂体系
的同时,将目光转到对余属铑本身微观结构的研究,希望通过新的研究手段,
找到最佳的优化条件,实现对台成气制含氧化合物的工业化研究17J。
近几年,由于纳米科学的兴起,将一系列新概念、技术及理论引入到催
化理论中,使研究者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之上,对自然科学的理解有了进一步
的加深。利用新概念及理论来认识原有的科学问题,从而发现新的科学问题,
也为合成气制备含氧化合物注入了新血液。
本论文工作主要集中在金属铑粒子尺寸及载体孔径两方面。通过微乳液
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均一粒子分布,高度分散的单、双金属催化剂,研
究铑粒子大小和助剂Mn对cO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另外,利用孔道对金
属粒子的限制作用,研究了担载于不同载体上的Rh催化剂,金属粒子大小
cO加氢制备c2含氧化合物铑基催化剂的结构效鹰
第二章文献综述
1923年FT合成(Fisher_Tropschsynthesis)发现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及
各国对能源需求的增加,各类高效的合成油催化剂相继出来,加速了合成油
工业化的步伐。基于该反应,德国在1929年首先丌始了合成油的工业化生产,
并在二战期间,实现了年产超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