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省衡阳市民风民俗
湖南省衡阳民风民俗“元旦”和“元日”。为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节日年氛甚浓,礼仪繁多。初一凌晨,各家竞先燃放炮竹“开财门”。接着,男性穿戴整齐,由长者率领,举行“纳财”、“敬神”、“挂红”等仪式。仪式结束后,各自回家向长辈拜年。早饭后,仍由长辈率领,择吉方亲友家“出行”,或上祖茔“拜祖年”。读书人喜在这天“发笔”,用红纸书写“元旦发笔,大吉大利”等吉语。自初一至十五日,均为拜年时节,熟人初见面,互相抱拳祝福。并且有“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女拜娘”之例规。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规定春节放假3天。50年代后,“敬神”、“纳财”等习俗逐渐淡化,但拜年之风仍盛。80年代,富有人家互请“春酒”,又开始兴盛起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之夜称上元之夜,曰“元夜”,亦称“元宵”。旧俗,是夜张灯为戏,故亦谓之“灯节”。新中国成立后,沿袭农历之元宵节,是日,舞龙舞狮达到高潮。村中每户必进,燃烛鸣炮接灯,避邪趋吉,夜深始止。元宵夜,阖家团坐,吃汤圆或元宵。三月三 农历三月上旬已日,为古代之节日。民国19年,改阳历三月三日为修禊之辰,少数读书人有外出踏青、郊游、流觞、赋诗等雅事。新中国成立后,“雅事”之举已不复见,人们仍在农历三月三日采集地菜煮鸡蛋进食,俗云:“三月三,地菜子煮鸡蛋”。食之,可益身明目。清明节 节前3日或后7日,一姓子孙后人,咸临祖茔,祭奠、扫墓,然后回家吃祭祀饭。旧时,一族一房置有祭祀田,多兴集体操办,只许男性人祠吃“清明酒”。50年代后,祭祀田已不存在,多分户主办。80年代,农村经济活跃,有的地方按户摊款,兴起集体扫墓、立碑之风。 90年代,此风愈演愈烈,清明时节,城乡人民一齐出动。车塞于途,人拥于野,境内罗金桥、五马归槽、七里井等公墓山和烈士陵园,一时人满为患,间常造成交通和火警事故。学校常在清明节前后,组织师生赴烈士陵园或抗战纪念塔等处献花圈,缅怀先烈,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端阳节 农历五月初五日,称“端五”,又名“重五”、“端午”、“重午”,俗称蒲节。节日,每家每户习惯在门前插艾叶、菖蒲,用艾叶、蒲蔸熬水洗澡。中午吃面食、粽子,饮雄黄酒。将雄黄涂在小孩额上,颈上挂采丝香囊,谓可避邪解毒。午后,女性着夏装,打扮人时,扶老携幼,拥至江边看划龙船,俗称“摆端午”。天贶节 农历六月六日为“天贶节”。有谚云:“六月六,晒丝绸”,所以俗称“晒衣节”。人们喜欢在这天翻晒衣服、书画,以防收藏时霉变虫伤。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自初十日始,各姓子孙,以集体或分户轮流形式,备办酒肴香楮,一日三餐,供奉祖先。有的在此期间,还请僧众设醮,超度亡灵。十五日夜,各家于宅旁路边,焚烧纸帛、纸衣、纸屋等,送别先人。新中国建立后“供老客”之习俗已改。80年代后,此风又起。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意其居秋季三月之中,又称“仲秋节”、“团圆节”。其夜,一家人围坐庭前,吃月饼(农家有的用米糕代替)赏月,小孩则玩香灯(柚上插线香),至深夜始散。80年代后,各级人民政府多在节前举办“三胞”(侨胞、港澳同胞、台胞)眷属中秋茶话会,遥怀故旧,畅叙乡情。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又称“重九节”、“茱萸节”。旧时读书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酒赋诗之习,一般人家无任何应节活动。境内农民多在九月开始蒸米酒,称“重阳酒”。过小年 旧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小年,又称“过小年”。先一日为民间祭灶日,民谣渭:“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月祭灶王”。二十四,家家除尘,俗语谓之“打隆沫”,全家设办宴。二十五日凌晨,焚香桔,燃烛放炮,迎接玉皇下界察善恶。新中国建立后,祭灶、接玉皇之习已除。 除夕 旧俗以农历十二月末日之夜为除夕,意为旧岁至此夕而除,明日即换新岁。俗称是日“过大年”,家家户户贴门联、门神或年画,整理房间陈设,合家敬神,吃“团年饭”,又称“庚饭”,大人给小孩散“压岁钱”。入夜,逐房点燃灯烛,或老少围炉守岁。二、传统习俗 婚 嫁
清至民国,男婚女嫁,全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嫁礼节,十分繁琐,其程序大致是:拨庚 媒人首先衡量男女双方门第,俗称“量媒”,认为相当,便向双方家长口头介绍情况,双方都认为“门当户对”后,即用红纸书写男女年庚,由媒人互传,各自将红纸放在神龛磬子底下,如在半月至1月内家中没出大事故,家长再请人算男女二人“八字”是否相生相克,如相生不相克才认可,这叫“合庚”。“合庚”之后择定吉日,男女双方家长备礼“拨庚”。男方送首饰或钱币,女方送文具、鞋、手绢等物,数量成双。媒人引导女方代表至男家厅堂,焚香烛,放鞭炮,敬告祖先神灵,举行“拨庚”仪式。双方家长或亲友,对面书写男女双方出生年、月、日、时于红纸上,互相交换,称为“鸾书”,或“庚书”。对男女双方均有约束效力。 报日 婚前1月或数月,男家择定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pptx VIP
- 建筑工程图集 05J909:工程做法.pdf VIP
- 金陵科技学院《工程制图》专转本考试试卷(含答案).pdf VIP
- 美国ASME标准规定材料的许用应力.pdf VIP
- 学校副校长竞聘:全详面试答辩题及答案.docx VIP
- 市场部与市场部负责人职责.doc VIP
- 注音童话故事——小鲤鱼跳龙门.pdf VIP
- 2025年6月GESP C++ 一级真题详细解析.pdf VIP
- 市场部及市场部经理职责.pdf VIP
- ISO 9308-3-1998水质—地表水和废水大肠埃希氏菌和大肠菌群的检测和计数— 第 3 部分在液体培养基中接种的小型化方法(最可能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