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北京顺义中考一模物理含答案》.docx
顺义区2011年九年级第一次统一练习
物 理 试 卷 2011.04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
考
生
须
知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40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作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的名字伏特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
A.电流 B.电压 C.电阻 D.电功率
2.甲、乙两人并排骑自行车前进,甲看到乙是静止的,甲选取的参照物是
A.甲 B.地面 C.迎面驶来的另一辆车 D.道路两旁的树木
3.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桥在水中的倒影
B.屏幕上的手影
C.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D.从后视镜中看车后景物
图1
4.图2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图2
A.自行车的车把上刻有花纹
B.在轴承中加滚珠
C.给车轮的轴中加润滑油
D.旅行箱下装有小轮
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A.夏天的早晨,草叶上出现露珠 B.衣柜里的樟脑球慢慢变小
C.寒冷的冬天,河水结成冰 D.寒冷的冬天,室内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
6.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20cm B.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g D.一位普通中学生的高度约为170mm
7.与图3所示实验电路相对应的电路图是图4中的
图3 图4
A
S2
S1
L1
L2
S2
S1
L1
L2
S2
S1
L1
L2
S2
S1
L1
L2
B
C
D
8.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为了使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小于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应分别在两个容器内(无液体溢出)
A.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B.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C.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D.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9.如图5所示,当开关S断开与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之比是1︰4,则电阻R1与R2之比是A. 2︰3 B. 1︰3 C.4︰1 D.1︰4
S
A
R1
R2
图5 图6
10.将一重为1000N的建筑材料匀速运送到6m高的楼上,站在楼上时,一个人可产生的平均拉力为150N。建筑工人用一个重100N的滑轮和一根足够长的绳子,用图6所示的滑轮将建筑材料拉到楼上。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需要4个人,效率为91% B.需要4个人,机械效率为83%
C.需要3个人,机械效率为91% D.需要3个人,机械效率为83%
11.某同学做电学实验,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的大小,测量并记录了多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根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分析,他所连接的电路可能是电路图7中的哪一个
U/V0.60.70.80.91.01.1I/A0.180.210.250.270.300.33图7
12.图8所示容器内放有一长方体木块M,上面压有一铁块m,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为h1(图a);用细绳将该铁块系在木块的下面时,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为h2(图b);将细绳剪断后(图c),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h3为
h1
h2
h3
图8
a
b
c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12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采用在声源处减弱的方法来减弱噪声的
B.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会不同
C.我们听到的锣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中
D.用棉花团堵住耳道,就听不清外界的声音,说明声音不能在棉花中传播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年5月17日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技能卷答案》.doc
- 《2016年5月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教材内容思维导图》.pdf
- 《2016年5月北京市场》.pdf
- 《2016年6月份人力资源管理师试题及答案》.doc
- 《2016年9月考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模拟题-判断题》.doc
- 《2016年中考北京通州一模数学试卷》.doc
- 《2016年北京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实验题汇编》.doc
- 《2016年北京中考物理一模——实验与作图——测量类实验(ρηRP)》.pdf
- 《2016年北京中考物理一模——实验与作图——规律公式总结》.pdf
- 《2016年北京体育大学招生简章1》.doc
- 洋葱销售SOP流程及关键动作相关知识测试试卷.docx
- 深度解析《GBT 43841-2024内蒙古绒山羊》.pptx
- 电气设备运维及机械部件相关知识测试试卷.docx
- 深度解析《GBT 43843-2024网络协同制造平台数据服务要求》.pptx
- 思维倾向与开放性自我评估试卷.docx
- 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相关知识考试试卷.docx
- 深度解析《GBT 43844-2024IPv6地址分配和编码规则 接口标识符》.pptx
- 智慧教学整体解决方案(1).doc
-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治知识及预防措施试卷.docx
- 深度解析《GBT 43845-2024基于扫描氮-空位探针的微弱静磁场成像测量方法》.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