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4.1 散文阅读 散文形象作用题审题答题规范指导.docVIP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4.1 散文阅读 散文形象作用题审题答题规范指导.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标题:散文形象作用题的审题答题规范指导形象作用是多年来散文考查的重点,要特别重视!形象作用,审题,答题,典型示例3 重要程度:3 内容: 一、分析概括形象作用题的审题答题 1.审题 ①审清是主要物象还是次要物象,如是次要物象,应考虑到与主要物象的关系;审清人物形象是写人散文中的(还有主要、次要人物之分)还是写景状物散文中的,因为这两者在文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②审清“作用”的方向。有的题明确了“作用”方向,如要分析结构作用,或在全文情感、文脉及表现中心方面的作用;有的只是笼统要求答作用,应全面考虑。 2.答题 ①有判断文体的意识。文体不同,形象的作用就不同。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写人叙事散文中,它是主旨、情感之所在;物象主要出现在写景状物散文中,它是全文记叙、描写的对象,是作者“情”“志”之所在。不过,有时,在写人散文中会出现物象,在状物散文中也会出现人物形象,这时,答题要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②有整体把握全文的意识。形象题大都考查的是整体阅读,即便是次要物象也是如此。因此,先要整体把握全文,再对主要段落、关键语句进行筛选和提取、整合和概括,才能形成对形象特点、作用的准确评价,同时要结合写作背景适当拓展。 ③掌握好答题的三个角度:结构构思作用、内容主旨作用、意象作用。 二、典型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天水谣曰:秦安褐子清水麻。 清水,多美妙的名字,多美妙的地方!这样的地方,的确如其所名,有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曰牛头河;这样的地方,因为有清清的河水,自然就有上好的麻。……就像小麦呀玉米呀洋芋呀一样,麻乃生灵饮食之需。而麻鞋,显然是饮食之需的一次延伸了,况且,一双麻鞋的诞生,是真正来自于双手,不似流水线上出来的皮鞋、运动鞋那么枯燥和乏味。它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是一段固定下来的美好时光。 有一年夏天,我在清水县草川乡的一户贫寒人家,见到了一双麻鞋成为鞋的漫长过程。主人五十开外,憨厚,本分。他每年都种麻,不是为了食麻籽油,而是为了穿麻鞋。秋天的阳光照在这家的院落里,安静,美好。他在门外大树过滤后的点点阳光里,埋头,认真地做一双麻鞋。先把早就编成的麻辫置于一平案上,盘成底,复用麻绳左右穿紧。这时,他抬头,有点木讷地说:“这就叫千层底。这样,走的路长,脚也舒服。”然后,像栽秧苗一样,在鞋底的边上栽上稍粗一些的麻绳,做成鞋帮,一一串起来,再做成鼻梁。这时,就得用一种清水人名曰楦头的工具,把鞋鼓起来——一双麻鞋的雏形,大抵就出来了——但还远远不够,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不断地打磨一样,麻鞋亦然。老人找出一种专门用来编织的钩针,钩出麻花辫鞋面和鞋耳,做工前备染,鞋遂成。 老人老了,但眼睛不花,有着和女人一样的精巧的手。他说:“做惯了,手哪会生呢!”那双有着刀刻般纹理的双手,一挑一钩地完成这些动作时,额角都流出点点汗水。他用袖口一擦,讪讪一笑:“太紧张啦!” 平常,他一定是一个人在院落里做的。那一定会更加自如,得心应手。 他还拿出家里攒下来的几双麻鞋。有脚尖顶端是红色麻穗的“慈母思亲”,有“单鞭救主”。每种样式,各有寓意,有的甚至还藏着一个远古的故事或者传说呢。想想,古人真含蓄,把所思所想隐藏在一双鞋里。这时候,再看它,就会发现,最伟大的文化常常深藏在遥远僻深的民间。我不知道,公元759年流落天水且留下“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之佳句的大诗人杜甫,到底是穿一双什么样的麻鞋踟蹰在秦州大地的。但在他诗句的背后,我看出了一个诗人的伤感和无奈。莫非,正是一双产自清水的麻鞋,陪着他从天水到陇南,从陇南再南下成都? 我想,古人既有“革皮之良,莫贵于麻”之说,这就是对麻的一种尊重,是对一种手艺的尊重,更是对大地恩情的尊重。我们善于忘记的现代人,真应该学会尊重手艺和大地。所幸的是,至今,在夏天的清水,尚能看到一双走在大街上的麻鞋,散发着自然的本质之美,如同一场大自然移动的展览。 但我更想穿上一双清水麻鞋,流浪在祖国西北的土地上。(节选自叶梓《麻鞋之歌》) 试题:文中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品描写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案 文中老人是一个憨厚(本分、木讷)、羞涩(质朴)、钟爱麻鞋制作手艺(手艺精巧)的西北农民形象。描写这一形象的作用有:(1)具体而形象地阐述麻鞋“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2)为下文对麻鞋、手艺的尊重的议论和抒情做铺垫。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soenq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