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空_支持并购重组_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经验证据.pdfVIP

掏空_支持并购重组_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经验证据.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5 年第 1 期 掏空 、支持与并购重组 ———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李增泉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 200433) 余  谦 王晓坤   (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100872) (香港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内容提要 :本文选取我国资本市场 1998 —2001 年间发生的4 16 起上市公司收购兼并 非上市公司事件为研究样本 ,实证考察了控股股东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或掏空动机对上市 公司长期绩效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公司具有配股或避亏动机时进行的购并活动能够在 短期内显著提升公司的会计业绩 ,而无保资格之忧时进行的并购活动 目的在于掏空资产 , 会损害公司的价值 ,但掏空行为对公司的会计业绩却没有显著影响 。 关键词 :掏空  支持  并购 一 、引 言 ( ) ( ) ① 本文将用掏空 tunneling 与支持 propping 理论来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 。掏空和支持 分别是Johnson 、La Potra 、LopezDeSilanes 和 Shleifer (2000) 与 Friedman 、Johnson 和 Mitton (2003) 提出的 两个概念 ,用来反映控股股东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方式 。其中 ,前者是指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 益的行为 ,后者则指控股股东向上市公司输送利益的行为 。根据 Friedman 、Johnson 和 Mitton (2003) 的观察 ,只有将控股股东这两种行为结合起来分析才可以完整地解释新兴市场中上市公司的融资 行为 。我们之所以主张用掏空与支持理论来解释我国的并购实践 ,源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 表现出两个鲜明特征 ———关联性和同属性 ,即上市公司购并的非上市公司通常与上市公司存在关 ( ) 联关系或同属一个地方政府管辖 。根据国泰安公司中国股票市场和会计研究数据库 CSMAR 的统 ( 计 ,1998 —2002 年间发生的 1024 起上市公司收购兼并非上市公司事件中 包括资产收购和股权收 ) ( ) 购两种情况 ,有 604 起 占5922 % 发生在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 ,收购公司与 目标公司属同一 省政府管辖的比例则占到了全部事件的 7207 % 。我们认为 ,西方学者用来解释英美等国并购实 ( ) 践的传统理论 例如协同效应 、代理成本或自大假说等 很难对这种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 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 , 国家控股的所有权模式 、剥离非核心资产的改制方式以及“审 批制”和“额度制”相结合的股票发行制度造就了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紧密关系 。 控股股东和地方政府为了维持母公司的存续或当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天生具备从上市公司转移 资源的掏空动机 。但是 ,证监会以公司业绩为基础的融资管制模式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控股股 ( )  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 目批准号和的资助 , 同时还是上海市重点学科课题“上市公司治理评 级 :理论与实证”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感谢匿名评审人的宝贵意见 ,

文档评论(0)

chqs5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