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蜀山森林公园管植物区系及植物群落特征的研究.pdf
摘要
大蜀山森林公园座落在合肥西郊,是合肥近郊唯一的一座大山,海拔284m,总面
积951.11公顷,系大别山余脉,由火山喷发而成,目前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有
关大蜀山森林公园的维管植物种类及群落结构至今尚未见过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野外
实地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大蜀山森林公园维管植物区系植物种
类、科属组成特征、区系地理分布规律。通过样方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大蜀山森林公园
不同海拔高度及不同坡向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为大蜀山森林公园植物的起源研究、园
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相关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物中,双子叶植物共100科291属479种,单子叶植物15科49属56种。
(2)大蜀山森林公园特有属、单种属及寡种属较多,特有属有13属,占全部属的
香属(P肠啪口r煳)、榉属(乙朋力v口)、朴属(CP打括)等。
的植物有235种,其中包括很多珍稀濒危、热带成分类型等树种。这样丰富了森林植物,
Huet
朗垆幻s加6D娩’s
口朋幻f凰Rehder)、乐东拟单性木兰(凡朔切zP,.砌肠砌琊≯瑚括Law)等。
(4)大蜀山森林公园植物区系性质属于温带分布向热带分布过渡类型。植物区系地
种)位居其次(占总科的41.80%,总属的32.50%,总种的29.16%)。
(5)大蜀山森林公园与邻近的皇藏峪、白马尖、齐云山的植物区系组成中热带成分
R属数目/温带成分T属数目(刚T)值相比较,该植物区系与白马尖植物区系相似程度最
高,联系最密切。
(6)大蜀山森林公园植物群落中优势种为朴树和枫香,亚优势种为马尾松、构树和
麻栎;其阴坡乔木较高大且密,草本和层间植物相对稀少,阳坡的植物生长较茂密,高
大乔木较少。
关键词:大蜀山森林公园,植物区系,地理分布区类型,植物群落特征
II
Abstract
DaShushanf.orestP砌【lsⅡle moulltainaroulldHefei
omygreat wllichliesintlle
westemsut’urbsofHefeiwitllanelevationof284
me廿esandatotalareaof951.11hectares.
Andit toC}abie
MouI:临11S.IthaSfonneda s诅ble
belongs relatiVelyplant
Dshush觚ForeStPa呔residentVaScular a11d h嬲notbeen
plantSpecies
commulli够s仃Ilcture
researched
systematically.V瓠cularplantflo地speciescoInposition,noristic
distributiona11d Stmcturewere殉miedontllebaSicoffield a11d
commullit)r
releVant for
scientificliteramreDshushanForest
Park,Hefei,Ammi
characteriSticsof commullitiesofdifI’erent
surveyprocedure,tlle鳓nlctural altitlldesa11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坛紫菜和条斑紫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pdf
- 埃博霉素工程菌发酵条件研究.pdf
- 城市森林不同林下土壤肥力及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pdf
- 培肥方式对碱化壤肥力的影响及最小数据集(MDS)的建立.pdf
- 基因枪法介导OCBF1、Mangrin基因小麦遗传转化研究.pdf
- 基因枪法介导的sNACl、GAFP和ThpI基因转化小麦的研究.pdf
- 堆肥过程中参与、N代谢部分功能性微生物群落动态的研究.pdf
- 塔形毛白杨CVBJHR01再生体系的建立及Bt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pdf
- 塔罗科血橙新系Citrus sinensis Osbeck)有性生殖过程及无核机理探讨.pdf
- 声音刺激对艾维肉鸡的影响及其与运输应激的交互作用.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