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6病毒疾病》.ppt
草鱼出血病 [病原体] 草鱼出血病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病毒。为20面体和5:3:2对称的球形颗粒,直径为60-80纳米,具双层衣壳;病毒耐酸、耐碱、耐热;病毒适宜的复制温度为25-30℃,其生长温度范围是20-35℃。未发现在非鲤科鱼类细胞株中增殖。 [流行情况] 草鱼出血病是草鱼鱼种培育阶段一种广泛流行,危害大的病毒性鱼病。 其流行地区广泛、流行季节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往往造成大批量鱼种死亡。主要2.5-15cm的草鱼鱼种及1足龄的青鱼。水温20-33℃发生流行,最流行水温为27-30℃;当水质恶化(D.O低、透明度低、水中有机物量多、NO2-多),水温变化大,鱼体抵抗力低下,病毒量多时,在水温为12-34.5℃时也有发病。 该病传播途径:水平传播(污染的水、食物等),垂直传播(受精卵) 病程分:潜伏期(3-10天),前驱期(1-2天),充分发展期(1-2天) [症状] 病鱼体色发黑,尤其以头部为甚。离群独游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最要症状是鱼体各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可分为三种: 肌肉出血型:去鱼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呈鲜红色,鳃呈“白鳃”,肝、肾颜色变淡。 肠出血型:肠壁充血,肠内无食物,肠壁的弹性较好。 体表出血型:病鱼的口腔、上下额部、头顶部、眼眶、鳃盖、鳍和鳍基部充血。 [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进行初步诊断,确诊要进行病原学、病理学及免疫学诊断。 预防措施 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m3)生石灰300克,漂白粉(30%)20克,漂粉精(60%)10克 消毒:鱼种下塘用伏碘60ppm药浴25分钟。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鱼种抵抗力。 培养出抗出血病草鱼鱼种。 人工免疫预防。 药物预防:定期水体消毒;内服药物 (/kg饲料)A.170克大黄、黄芩、黄柏、板蓝根+170克食盐,连喂3天。B.170克刺槐子+170克苍生+170克食盐,连喂3天。 治疗方法 外用药 全池泼洒含氯消毒药:二氧化氯0.02-0.03*10-6,漂白粉精0.5-0.6 *10-6,三氯异氰尿酸0.3-0.4 *10-6。 全池泼洒伏碘0.2-0.5 *10-6。 内服药 (/kg饲料) 200克大黄、黄芩、黄柏、板蓝根+170克食盐,连喂7-10天 (/kg鱼.天)40ml4%的碘液拌料投喂,连续4天。 [流行] 敏感鱼类为红点鲑、虹鳟、大麻哈鱼等全长数厘米及14~70日龄的苗种,全长超过15cm的鱼,发病可能性小,但可被感染,呈隐性感染。适宜水温10~12℃;死亡率80~100%。水温10~12℃,鱼苗感染后5-8天发病同时开始死亡。水温6 ℃的死亡率大大低于10 ℃的死亡率,16 ℃时死亡率极少。 传染源是带有病毒的成鱼,病后残存的鱼可数年至终身带毒。传播途径:受精卵传播;水体污染经鳃、口传播。 [症状] 急性型:鱼体色无大的变化,肛门拖有一条灰白色线状粘液便,常突然离群狂游、旋转,间歇性重复动作。从转动到死亡仅1-2小时。胸腹部呈紫红色,鳍基部充血。 慢性型: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部及鳍基部充血,肛门拖有一条线状粘液便。肝、脾肿大、苍白、贫血。胰脏坏死。病鱼游动缓慢,不吃食,肠内无食物,只有黄色或灰色黏液。黏液在5%-10%的福尔马林中不凝固。 [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尤其是肠内无食物,只有黄色或灰白色黏液。黏液在5%-10%的福尔马林中不凝固。 [防治] 预防:严格检疫, 发眼卵用PVP-I50mg/L药浴15分钟, 治疗: A.外用药:二氧化氯1ppm; B.内服PVP-I1.64~1.91g/kg,连用15天。或每千克饲料中拌大黄、板蓝根200克投喂。 C.降低水温(10 ℃以下)可控制疾病的发展。 [流行] 主要危害虹鳟、大鳞麻哈鱼、红大、马苏、河鳟等鲑科鱼类的鱼苗和鱼种,尤其刚孵化出到4周龄的鱼种为甚,死亡率高。经鳃 和消化道感染。在加拿大、美国、日本流行,1985年传入我国。流行水温8~12 ℃,15℃自然发病现象消失。 [症状] 感染7~14天发病。特征之一为鱼苗突然死亡。病鱼初期呈昏睡状,体色发黑,腹部膨大,肛门拖着粪便。后期口腔、脂肪组织、腹膜、心包膜常有出血斑点,肠出血。行动为病鱼首先游动缓慢,顺流漂起,时而出现痉挛,续而浮起横转,往往剧烈游动后不久死亡。病后残存的鱼脊椎弯曲。 [防治] 对发病鱼池可提高水温的方法,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其它同传染性胰腺坏死病。 * * 第06章 病毒引起的疾病 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能通过滤菌器,含一种类型核酸(DNA、RNA),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病毒颗粒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氨丙基-3-甲基咪唑溴盐水溶液的汽液相平衡》.pdf
- 《10-多孔聚N_异丙基丙烯酰胺水凝胶的制备与缓释性能》.pdf
- 《12-红冬孢酵母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_侯文婷(里面有对引物)》.pdf
- 《14.第18章 计算机病毒及防范》.ppt
- 《1章病毒学发展史1-6》.pdf
- 《1,3,5-三甲基-1,3,5-三(3′,3′,3′-三氟丙基)环三硅氧烷的阴离子开环(共)聚合研究进展》.pdf
- 《2-3创意病毒式邮件营销(资料提供:梁东荣)》.pdf
- 《2014 ALA专家共识:慢性病毒性肝炎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检查建议》.pdf
- 《2016+APASL+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共识和治疗程序》.pdf
- 《2016+EASL临床指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管理》.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