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显徽、测量、徼细加工技术与设备 
                   3333l/mm 
                                    x射线全镂空 
                 自支撑透射光栅的制备与测试 
     李海亮h2,马                                                 刘   明2 
                    杰2,朱效立2,吴 坚1,谢常青2,陈宝钦2, 
                   (1.北京工业大学激光工程研究院,北京100022; 
        2.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纳米加工与新器件集成技术实验室,北京 100029) 
    摘要:针对我国对高线密度X射线镂空透射光栅在空间环境探测和激光等离子体诊断方面的需 
    求,将电子束光刻和X射线光刻技术相结合,制备出3333 
                                             1/mmX射线全镂空透射光栅,栅线 
    宽度接近150nm,周期300nm,栅线厚度为500 
                                      am,有效光栅面积达到60%。首先利用电子 
    束光刻和微电镀技术在镂空聚酰亚胺薄膜底衬上制备X射线母光栅掩模,然后利用X射线光刻 
    和微电镀技术实现了光栅图形的复制品,之后采用紫外光刻和微电镀技术制作加强筋结构,最后 
    通过腐蚀体硅和等离子体刻蚀聚酰亚胺完成镂空透射光栅的制作。在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光谱辐 
    射和计量实验站上对此光栅在5~23am波段进行了衍射效率标定。标定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光栅 
    栅线平滑,占空比合理,侧壁陡直,不同光栅之间一致性好,完全可以满足应用需求。 
    关键词:镂空透射光栅;电子束光刻;X射线光刻;微电镀;衍射效率 
    中图分类号:TN305 
           FabricationandMeasurementof 
                                           3333 
                                                  l/mm 
                                                        X-Ray 
                                TransmissionGratin 
                  Self-Standing 
     Li                  Xiaoli2,Wu 
       Hailian91”,MaJie2,Zhu      Jianl,XieChangqin92,ChenMin92 
                                                      Baoqin2,Liu 
        (1.InstituteLaser 
                of  Engineering,BeijingUniversity      100022。ChinaI 
                                         ofTechnology,Beijing 
                 Nano-FabricationandNovelDevices 
   2.KeyLaboratoryof                  Integrated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Instituteof 
                    Chinese 
                         Academyof         100029,China) 
                                Sciences,Beijing 
   Abstract:Tomeettheneedof                     transmissionfor 
                         highdensityX—rayself-standing gratingsspace 
          andlaser            inChina,3333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