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中文摘要
[背景]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危害中国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重,城镇化进程如火如荼,这些都将使我国面临乳腺癌的更大挑战。因此研究乳腺癌的危
险因素,研究乳腺癌的个性化预防措施对于迅猛发展中的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雌激素在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雌激素本身可能造成细胞增殖,
增加突变的机会;另外雌激素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氧化应激产物也可能造成DNA损伤。多酚
是饮食中最丰富的抗氧化剂。此外,它还具有抑制活化酶,诱导解毒酶,抗炎和抗增殖等
抗癌作用。移民流行病学提示生活方式的差异可能是造成东西方乳腺癌发病率差异的重要
因素。和西方人相比,亚洲人摄入更多的大豆、绿茶等食物。大豆中的主要多酚是大豆异
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一3一gal
酚)。虽然大豆异黄酮的结构和雌激素相似,可能和雌激素竞争雌激素受体位点,从而降低
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仅仅大豆异黄酮无法解释东西方乳腺癌发病
率的巨大差异。黄酮醇和黄烷醇可能是仅有的两类具有儿茶酚B环,在结构上类似儿茶酚
比较低,因此影响乳腺癌的发病。
黄烷醇对乳腺癌的作用可能受雌激素代谢酶的影响。
多酚在植物组织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其生物利用度受制备、吸收、代谢等多个环节
的影响,个体差异非常大。因此,食物频率量表(FFQ)恐怕难以准确评估多酚的暴露水平。
尿液中的多酚也许能比FFQ更好的反映人体的多酚暴露水平。
[研究假设]
本研究的主要假设是:
1)多酚类物质,特别是黄酮醇和黄烷醇,能降低乳腺癌风险
2)黄酮醇和黄烷醇对乳腺癌的预防作用可能会受到GST酶的影响
3)黄酮醇和黄烷醇与乳腺癌风险之间的负相关在更利于活性氧形成的基因型妇女中更
为突出。比如GST活性比较低的妇女中更突出。
[方法]
Health
HaiWomen’S
上海妇女健康队列(Shang Study)开始于1996年,样本取自7
个位于上海市区的社区。共有符合入组条件的74942名40—70岁的妇女参加了基线调查。
基线收集自填调查表和访谈问卷,并测量调查对象的体重,身高(包括站高和坐高)、
腰围和臀围。自填调查表的内容包括人口学指标、疾病史以及手术史、个人生活习惯(吸
烟、饮酒、饮茶、吃人参以及染发等)、月经史、居住条件、职业史、肿瘤家族史以及配偶
情况。访谈问卷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1)饮食习惯,2)生育和激素使用情况,3)体育锻
炼(过去5年以及青春期),4)饮水,5)体重和其他人体测量指标。饮食习惯调查包括过
去12个月以及青春期(13-15岁)的膳食。调查主要的营养素以及一些被认为具有抑制肿
瘤作用的食物的摄入情况,包括豆制品、葱、十字花科以及深颜色,多叶的蔬菜。经过评
估,调查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和其他大型队列研究使用的调查表相当。在74942名调查对
有留血标本并在随访时存活的的研究对象中,有8934(49.3%)收集了口腔脱落细胞。
队列的随访由主动的随访和常规登记相结合。每隔两年,调查员根据最近一次的地址
上门调查最近一个阶段的健康情况,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中风、骨折以及其他慢性疾
为98.7%,第三次随访率(2004~2006)为96.7%。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基线或在第一次随访(约两年后)收集有尿液样本的妇女(65754,
访时间6.1年(尿样收集在所有癌症诊断之前)。对照组在队列中与癌症病例诊断时间匹配
的无肿瘤的对象中选取。每个病例计划选择两个对照。配对条件包括:基线年龄(±2岁),
研究入组时间≤30天,尿样采集时间(上午或下午),最后一餐之后的时间42小时,绝经
状态(前或后),过去一周抗生素使用情况(是/否)。总共有352个病例和701个对照被纳
入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2
mass
尿多酚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1iquid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real-time
spectromet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