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红河断裂活动性与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摘要 摘要 本文基于对越南红河断裂带几何结构、地质地貌特征和断裂活动性定量数据 的野外调查,以及深部地球物理场、跨断层形变测量、仪测与历史地震记录等相 关资料的收集与综合分析,结合对我国云南境内红河断裂带相关研究工作的系统 消化和整合,实现了对该断裂新生代以来右旋走滑活动时空特征的总体把握。完 成的主要工作及获得的认识包括: 1.首次获得了红河断裂带越南部分长达370km范围的大量地质、地球物理、 大地测量、地形地貌、历史及现代地震活动等诸多方面的资料和证据。其中特别 是通过两次约50天的越南红河断裂实地野外考察,所获得的关于红河断裂越南 部分断裂空间展布与几何结构、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特征、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与右 旋走滑累积位错量等方面的定量数据,填补了过去对红河断裂研究诸多方面的空 白。此外,通过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亚洲及西太平洋自然灾害与地球 动力学、IGCP430大陆动力学等相关国际学术会议,获得了越南红河断裂数字地 震观测、跨断层形变测量和GPS观测等相关资料,为开展跨国界的整体研究奠定 了基础; 2.云南境内红河断裂带在断裂几何结构与历史演化过程、断裂活动的地质 地貌表现与活动方式、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与累积位错量、地震活动的频度与强度 等诸多方面都表现了异常突出的时空不均匀性。特别是断裂带第四纪以来的总体 活动水平,包括活动时代、活动强度等都表现了非常明显的自北而南逐渐减弱的 趋势。通过本文的研究证明:红河断裂带越南部分的活动性继续保持了这样的总 体趋势,即其强烈活动时代更老、右旋走滑累积位错量更小、地震活动水平更低。 这不仅对越南北部未来国土规划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重新认识 青藏高原侧向挤出的影响范围和作用方式,从而进一步探讨与青藏高原发育演化 相关的动力学机制问题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3.对红河断裂带强震和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中小地震综合断层面解以及 强震破裂宏观特征的分析均表明,沿红河断裂带既存在SSE—SN向近水平的主压 应力场背景,同时又明显存在不同方向和较高仰角的局部主压应力场。其中,具 有明显倾向滑动的震源机制主要出现在红河断裂北段;中段主压应力优势方位出 现向SE—SEE的偏转。此外,无论是主应力方位,还是主应力作用方式,自北向 南总体上都表现出由复杂到单一的变化趋势。震源机制分析刻画的红河断裂现今 构造应力场状态与GPS观测结果基本吻合,也与地质资料所揭示的断裂晚第四纪 以来的运动状态基本一致。 4.为提高包括断裂与地震的空间关系、震源参数与断裂深部介质环境特征 摘要 以及整条断裂带地震活动性等相关研究的可靠性,采用小震双差精确定位技术, 对红河断裂带1233次仪测地震的24168条记录进行了重新定位处理。得到了震 中分布相对离散、震源深度优势分布相对集中的结果。从一个方面佐证了本文关 于红河断裂作为川滇活动块体西南边界作用弱化和壳内具备跨红河断裂动力传 递条件的判断; 5.利用云南区域台网和部分越南数字化地震资料,采用经典Brune模型对 1142次(M≥2)数字记录地震的震源参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红河 断裂两侧块体之间、断裂东侧各次级块体之间由震源参数反映的介质性质均存在 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特别是断裂东侧各块体之间深部介质性质的差异是决定其 时空不均匀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此外,在资料选取时段内地震位错量与GPS观 测滑移量之间的协调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这两种分别代表深、浅运动和变形之 间的相关性: 6.利用在越南收集到的历史和现代地震记录,结合国内相关资料,对中越 红河断裂的地震活动性按照历史地震活动和现代地震活动分别进行了分析与研 究。结果表明,尽管越南红河断裂历史与现代地震记录资料存在着一定的不完整 性,但综合分析认为整条断裂地震活动性的总体特征是北区段最强、中区段次之、 南区段最弱; 在上述研究和认识基础上,鉴于以往关于红河断裂带第四纪活动性研究多集 中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而之后包括区域数字地震观测与地壳及上地 幔结构反演、GPS大地形变观测两大方面取得的许多重要资料和成果尚未被系统 地引入红河断裂活动性研究的实际。重点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全面掌握前人有关红河断裂右旋走滑活动相关时空参数和成果基础 上,系统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了上述两方面近年来取得

文档评论(0)

chqs5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