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心理契约视角下高校学生社团成员离职倾向研究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的栋梁,是未来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主力
军。尤其是当下,我国正处于民族复兴和社会转型的伟大历史时期,
大学生必将担当更加重要的历史任务。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为了
共同理论而自发形成的学生性组织,是我国高校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
要途径,更是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当
代大学生勇于参与大学社团的现状决定了必须首先从理论高度解决
困扰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相关问题。
然而,学术界关于学生社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且已有研究大都
集中于讨论社团的重要性和社团的建设问题,少有的几篇文章和专着
也只是对社团的定义和作用等进行描述性的概括,对于困扰高校学生
社团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大学生离开社团及其缘由却很
少被研究者提及。本文拟从心理契约视角出发,通过对高校学生社团
一系列问题的整理和分析,力图从心理契约角度找寻和发现社团成员
离职的真正原因,并提出维护和调整社团组织与成员个体心理契约的
对策。从心理契约角度研究高校学生社团成员离职,对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应有的作用,都具有十
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以高校学生社团为研究对象,在借鉴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针
对高校学生社团成员离职问题,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基于心理契约理
论、博弈理论,综合运用文献探讨、问卷调查、访谈等理论研究与实
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影响高校学生社团成员离职倾向的因
素、高校学生社团成员离职倾向的理论模型、高校学生社团成员心理
契约违背与离职倾向的关系、高校学生社团成员离职的心理契约维护
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文章研究的大体思路为:以心理契约为研究主线贯穿全文,首先
分析了高校学生社团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心理契约视角下高
校学生社团离职倾向的理论模型;然后,以构建的理论模型为基础,
实证分析了心理契约违背对高校学生社团成员离职倾向的影响,该实
证研究是从社团成员一方感受到的心理契约为出发点的,在信息不对
称的情况下,实证研究结论将具有局限性,为此,借助经济学上的概
念,将社团成员看作为有限理性条件下的行为人,构建了博弈模型,
对心理契约视角下高校学生社团成员离职倾向进行了博弈分析;接
万方数据
着,以z大学学生联合会为考察对象,对其社团成员离职与心理契约
违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访谈调查,找出了成员离职的深层
次原因,最后,提出了预防高校学生社团成员离职的心理契约系统模
式。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结果有:
首先,对与学生社团和心理契约相关的文献与理论进行了评述,
在此基础上,指出高校学生社团与其成员间心理契约关系就是指两者
对相互间责任与义务认知基础上,就自己应为对方付出什么,同时应
从对方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该约定以内隐的期望的形式表
现出来,它具有主观内隐性、双向交互性和动态可变性等特点。
其次,通过对高校学生社团进行分析,借助Price的因果模式和
Mobley的退缩模式,并结合考虑我国大学实情,提出了影响我国高
校学生社团成员离职的五大因素:个体自身因素、社团内部环境因素、
社团外部环境因素、社团承诺因素和工作满意度因素,其相互关系可
解释为:以个体自身因素及内外部环境因素为自变量,个体工作满意
度因素和社团承诺因素为中介变量,社团成员离职为因变量。
第三,提出了高校学生社团成员离职倾向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包
含两大部分,即信息完全对称情况下的离职倾向以及信息不完全对称
(有限理性)下的离职倾向,前者以社团违约和成员违约为自变量,心
理契约违背情况下的离职倾向和情感承诺为因变量,后者以博弈论为
理论分析基础。
第四,对已有的心理契约调查问卷和成员离职倾向调查问卷进行
整理,结合高校学生社团实际情况修订而形成了高校学生社团成员离
职倾向调查问卷和访谈问卷;以调查问卷为基础,以z大学近两百名
学生社团成员为被试,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独立样本方差T检验、
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高校学生社团成员心理契约
违
文档评论(0)